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點滴】「普濟勸善」的精神

2021-03-09
●1921年仙師乩示將來建廟的地方,就是現在主殿內恭奉黃大仙像的位置,充滿靈氣。 作者供圖●1921年仙師乩示將來建廟的地方,就是現在主殿內恭奉黃大仙像的位置,充滿靈氣。 作者供圖

陳復生

黃大仙信仰自1897年在廣東冒起萌芽,至今已經超過100年歷史。

在番禺菩山的「普濟壇」,最初只是陳姓家族的一個乩壇,由於乩方的靈驗,求乩者愈來愈多,其中一個姓梁的家族也是扶乩的一分子,他們的第三代後人梁仁菴道長,是另一位關鍵人物,於1901年在廣州花埭西樵創立「普慶壇」,繼承菩山「普濟壇」的「普濟勸善」精神。

據說清朝兩廣水師提督李準,曾經帶他的母親到黃大仙祠診治,如願康復。當時疫症肆虐猖獗,「普慶壇」設有藥局贈醫施藥,使仙師的名聲更廣傳千里。

由於乩壇方式施行普濟,已無法滿足信眾日增的需求,於是,設有靈籤、藥籤供信眾問事、問藥方之用。1908年,花埭黃仙祠已有黃大仙靈籤供信眾求問。

早期的黃大仙信仰者,並沒有只停留於時代的悲情中,而是把這種悲情化成行動,以「普濟勸善」為宗旨,使黃大仙信仰廣傳民間。士子的自我救贖,轉化成對大眾實際災難的救贖,為日後黃大仙信仰奠下了堅實基礎!

二十世紀初,中國內地社會比較動盪,許多宗教的壇堂南來香港發展,繼續傳教弘道的工作。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博士(義覺)道長告知:「1915年,梁仁菴道長收到扶乩指示:『此地不宜久留』--仙師乩示不要再留在原地(花埭),一定要南下,就是要離開。當時日本軍隊未佔領中國,他已經前來香港,最初在灣仔、九龍城設壇,到了1921年,仙師乩示他坐木船到蒲崗竹園村,上岸後北行三千步,那奡N是將來要建廟的地方,就是現在恭奉黃大仙像的位置(神^前面),這堨R滿靈氣,所以我們的籤才這麼靈。自草創竹棚,一直至今發展了100年......」

1921年7月,香港的黃大仙祠落成,並且奉文昌帝君的乩示,命名為嗇色園,大殿就名為「赤松仙館」。後來又得到玉皇大帝乩賜,以「普宜壇」作為壇號。

1937年,內地戰爭爆發,大批國人湧入香港。當時九龍城、旺角、深水黤它a區發生霍亂疫症,黃大仙的仙方和嗇色園的贈醫施藥,救濟了不少市民,使嗇色園日漸馳名。而當年的蒲崗竹園村,開始被人稱為「黃大仙」,漸漸「地以神名」,發展成為今日的政區命名--「黃大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