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仲鳴
朋友買了部金庸《射雕英雄傳》的英譯本第一冊。在快餐店與我飲個下午茶,啜茤@啡,就談起金譯來。
朋友說:「如要翻譯《笑傲江湖》,『江湖』二字如何譯?」我搖搖頭,道:「見過有人照漢語音譯。」朋友大笑:「如此譯法,乃劣譯也。」他雖然如此說,但卻想不出答案。不錯,在武俠世界中,「江湖」另有意蘊,也非River和Lake可表達出來。其實,要中文下一個定義也難,何況是英文乎!
書櫃中有幾部關於「江湖」的書,其中王學泰的《水滸與江湖》(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4年)的解釋,頗合我意。他指出有「三個江湖」:
1. 最初的本義是指江河湖海。莊子談到涸轍之鮒時說,與其在涸轍中相濡以沫,還不如相忘於江湖。這個「江湖」用的就是本義,指「江」與「湖」。
2. 後來這個詞發生了變化。由於「江湖」的廣闊浩淼、荒僻鄙野成了與熱鬧繁劇、名利所在的朝市恰成對立,於是,「江湖」變成了文人士大夫隱遁之地,它沒有了朝市的喧囂嘈雜和爭名奪利,成為厭倦了雞爭鵝鬥的士人,所嚮往的靜謐休憩之地。此時「江湖」可以與士人歸隱、隱居畫等號了。王昌齡送朋友回鄉的詩中寫道:「故人念江湖,富貴如埃塵。」必須看透了富貴名利,方能與之言江湖。到了江湖,與之相伴的只是「獨立浦邊鶴,白雲長相親」了,耐不住寂寞的人早晚要和「江湖」「拜拜」的。
3. 與朝廷、城闕「異跡」「殊倫」的還有一種「江湖」,它不是靜謐安詳的,而是充滿了刀光劍影、陰謀詭計和你死我活鬥爭的「江湖」。王學泰舉《水滸傳》第二十八回,十字坡黑店老闆張青、孫二娘請武松吃飯,三個人「說些江湖上好漢的勾當,卻是殺人放火的事」;兩個押送武松的公差「......聽得,驚得呆了,只是下拜」。武松看了安慰他們,說這只是江湖上好漢說話,不會傷好人的。衙門黑暗,一個公差聽過、見過、幹過多少傷天害理、慘無人道的事,連他們聽了武松講江湖事卻感到震驚、恐怖,這種江湖狀況可以想見。
一言以蔽之,第三種「江湖」,是指「遊民生活的空間」,是俠客、賊匪的活動場所,是所謂正道、魔道拚殺爭鬥之所。《水滸傳》的江湖,是反抗皇帝、官吏的一個組織。《笑傲江湖》中的所謂正教、魔教的殘忍搏殺,道出了正邪不兩立的悲劇。但金庸筆下,對這種觀念卻另有描述。邪非邪,邪中有正,正亦非正,正中亦有邪。
話說回頭,朋友是英文系出身,我問:「《笑傲江湖》怎麼譯?內中有言『一統江湖』又如何譯?」朋友攤攤手,無可奈何說:「可惜金庸仙去了,否則問問他。他是牛津博士呀!」
王學泰這書,對「江湖」還有多種細述,值得一看,可解心中江湖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