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來鴻】深切悼念摯友陳芳大姐

2021-03-09

劉佩瓊

「粵仁達」訃告:

我們敬愛的陳芳大姐日前病逝,大姐是我們的好領導、好朋友。她一生奉獻國家,奉獻香港,為國為港做了大量工作,很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

她也是「粵仁達」的創始人之一,又是理事會執委。由於疫情關係,我們委託王如登兄代我們致輓。希望各位會友為大姐祈福。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勝利召開之際,卻收到原新華社香港分社人事部副部長陳芳大姐的訃告。陳大姐享年93歲,據她的兒子鄭建周說,她離去時很安詳。

我與陳大姐的友誼要追溯到30多年前。1988年1月,我首次被委任為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港區代表,正式成為國家政治體制中的人大制度內一員,歷時30載。還記得當時抵達廣東大廈的房間,我才認識我的同房陳芳大姐。在互相介紹後,很快就一見如故,無所不談。

當時的我雖然已經學習及研究中國內地超過20年,對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內地政經局勢十分關注,特別在改革開放後,更積極投身內地幹部培訓工作及經濟研究,但是中國的格局太大、太複雜了;直到今天,我愈認識到對國情的認識仍未能通透,反而愈來愈提醒自己要謙虛。然而當年一股熱情,勇於表達意見,幸得廣東省領導們及代表們的包涵,十年的廣東省人大代表任內結交了很多同志及摯友。今天,原廣東省人大代表組成的「粵仁達」聯誼會仍定期聚會,交流國是。陳大姐原來就是該會重要成員。

粵人大當年的港澳區代表都是資深的愛國者,其中有不少飽學之士,很有性格的人物。他們都有很豐富的人生經歷,而且樂觀豁達,風趣幽默。我們一起參與視察活動,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我與陳大姐在一起,除了參加粵人大組織的活動之外,也常常討論時事,都是很認真的。偶然也聽到她和鄭永華(人稱鄭叔)話往事。包括「文革」時期下鄉勞動,鄭叔後來的心臟病就是那時種下的。後來,我有一天打電話,鄭叔接電話,忽然沒有聲音,我認識的他是很講究禮貌的,知道一定不妥,立即致電他們家對面新華社的社工部,當時他們很醒目,推蚑椅去他們家,陳大姐也剛回家,發現鄭叔暈倒了,立即將他送院,這是他第一次發病。多年後,在粵人大原代表去梅縣的車上再發病,就由謝浪把他送院。鄭叔後來一直在廣州中醫院留醫,直至去世。陳大姐後來也住院照顧鄭叔。可幸他去世前一周,我去廣州中醫院探望他時,在深切治療部見了他一面,他還認得我。

陳大姐在上世紀六十到七十年代做過很多不同的工作,也因過勞遺下病根。有一個時期,她因時局在北京,待在周總理辦公廳一段日子,對於周總理辦事的態度敬佩不已。鄭叔是最早參與香港回歸調研工作的一員。但是只在與我討論時事時輕輕帶過。

陳大姐最內疚的是年輕時忙茪u作,要把兩個兒子交內地阿姨照顧,可幸他們都健康成長了。退休後,家人逐步安家了,可惜鄭叔卻病了,我記得當時陳大姐仍常關心探望老同志,我對她說,是時候多照顧家人,與鄭叔相濡以沫。她做到了。

陳大姐以她對共產黨的忠誠及耐心在香港做了很多人的思想工作,贏得黨內外很多人的尊重,也感化了很多青年,相信有些香港人仍記得與她徹夜交談的經歷。

她對我的關懷和鼓勵更沒話說的了,即使她去了廣州中醫院,我仍找她交流國是,她總是十分興奮。我也怕她孤單,試蚢社y她。

陳大姐靜靜地走了。那一代人的人生經歷及精神卻是那麼深沉豐富。她的高尚情操深深地銘刻在我的心中!她的家人希望能把鄭叔及陳大姐的骨灰安放在廣州銀河革命公墓。

陳大姐,向您致敬禮!我會永遠懷念您! 2021年3月6日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