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富裕,消費模式也隨之發生巨變──對奢侈品的需求越來越高。「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的追求、消費習慣,令各大高級品牌及藝術家紛紛為迎合其口味而做出新的設計和產品。」藝術家張子言說。最近,在他開設的位於灣仔的畫廊The Stallery正舉行「閃閃皇朝」展覽,展出十數幅近來創作的跨媒介藝術品,藉此探討上述消費模式如何改變西方流行文化的面貌,也冀觀眾反思日常不理性的消費行為帶來的影響。展覽由即日起至4月4日。
張子言的跨媒介作品糅合了中國及西方的元素,今次展出的作品中,他以傳統中國手藝如刺繡、剪紙及書法等作為創作形式,卻在看似充滿中式風格的畫面加入著名動畫電玩角色及多個奢侈品牌的商標,張子言以幽默輕鬆的方式,對人們日常不理性的消費模式進行有力鞭撻。張子言也曾沉迷網上購物,疫情期間,他看見不少人困在家中,瘋狂網上購物,物慾蓋過理性。種種荒誕的消費行為激發了他創作此系列作品。「作品結合了西方和中國藝術的意念,我試圖透過自己的作品和角色,在躁動混亂中營造一絲幽默和諧。但我的作品不只是要娛樂觀眾,我更希望他們能從中反思此等行為,及由此對他人的傷害。」
作品甚具玩味,例如一幅名為「The Only Way is Up」的中式剪紙作品中,主角是極受歡迎的西方卡通角色,張子言亦當然不忘宗旨─作品加入了不同奢侈品牌的名字。至於另一幅名為「Let Me Have a Bite」的大型靜物刺繡,驟眼看上去是一幅中式味道濃郁的中國刺繡,但張子言則在作品中結合日本流行電玩的兇惡的食人花和中國傳統畫軸中的枯樹。不同元素並置,卻沒有違和感,在混亂中奇妙地創造出和諧感。張子言表示,此系列作品除了讓觀眾反思日常消費模式外,亦希望探討美國文化大肆入侵亞洲帶來的影響。「這或許有好有壞,談到pop culture,荷里活的影響力仍是最大,但很多時荷里活明星都是白人,不能代表我們,但我們似乎接受了『是代表我的』。藉着作品,我也希望尋回我們的身份。」
色盲無阻追藝術夢
張子言生於美國,及後移居香港,這位美籍華裔說起中文時一腔「ABC」口音。張子言從小便喜愛畫畫,儘管約六歲時便知道自己天生患有紅綠色盲,但他仍立志要當一名藝術家。只是漸漸長大後,他發現原來色盲某程度上確實成了追尋藝術夢想路途上的攔路虎。念中學時,美術老師會批評他的畫作用色過於搶眼,但其實因為色盲令他只能看見一些搶眼的顏色。當刻張子言便明白,因為有天生缺陷,繪畫未必是他最理想的創作方式。後來,他轉為學習攝影,但在當兼職攝影師時,卻常被客戶指責把模特兒的臉色拍得「太橙」。
雖屢遇挫敗,但山不轉路轉,張子言未曾被種種困難打敗,他努力地嘗試以不同的媒介進行創作,最終找到自己認為最舒服的創作方式──絲網印刷,也是他在今次展出的作品中有用到。有色盲如何能進行藝術創作?這是張子言不時被問到的問題。不過,他認為藝術的世界是廣闊無垠的,只要努力探索與嘗試,便能遇到未知的驚喜。「別人常常誤解顏色運用是藝術創作的重要部分,但並非只看到顏色的人才能畫畫,我同樣能以不同的方式呈現給觀眾看。」六年前,他選址藍屋附近的石水渠街,創立了畫廊The Stallery,既進行創作,也辦展覽,冀在香港推行pop art文化。●文、攝:朱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