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盈慧
廣東俗語說得十分耐人尋味,「一句唔該使死人」,那句「唔該」本來只不過說「不應該」,原意十分平淡,可是人家聽來還是順心順耳,含意比「請求你」、「謝謝你」、「對不起」來得更廣闊,同樣意思,似乎就沒有其他外語說得那麼精簡。
何以「一句唔該使死人」呢?因為求人幫忙時,說句唔該,等於先行為騷擾人家而謝罪,不管要求合不合理,人家也自然會體諒三分;而且你這麼說,人家通常都不會拒人於千里,如果劈頭就說︰「同我做這個那個。」好像人家天生是你的奴僕,非要服侍你不行,命令式的語氣,怎不令人討厭,碰上這樣沒禮貌的人,對方必然把眼一橫,臉色一沉,哪還會甘於為你服務?「使死人」是廣式幽默,只不過寓意一句「唔該」,人人入耳受落,知道求他做事的人,先有感恩之意,便自然樂於幫忙,濫用「唔該使死人」則是誇張的幽默題外話。
不知道香港人禮貌指數如何,但敢估計說「唔該」的必然不會多,有回看到摔倒在路邊膝頭損傷了的一個小公主,過路的老伯把剛從附近藥房買來的其中一片藥用膠布遞給她,小公主半不屑接過膠布後,轉頭也不望老人家一眼;也有一次,小王子邊走邊埋頭看手機,跟在他後面的女士拾起他從背包跌出來的小錢袋追上前交給他,小王子也是木無表情接過了事。只偶然聽過有送貨的大叔說過「唔該借路」,城市人那張金口,似乎多慣用來罵人說粗話。
有回傍晚兩手挽住包裹探親戚,走在我前面一個十歲左右剛從外邊買外賣回家的小朋友,按住大門讓我先進內,我說︰「唔該。」他也笑着回說︰「唔使唔該。」這一剎那,大家交流出的正能量,真是連這個黃昏的天空都霎時閃亮。就是對小朋友,也不要吝嗇回報這句「唔該」,身教永遠比千言萬語重要,至少在小心靈裏,認識到助人為快樂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