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遊走城市街角 追憶香江歲月
用指頭按下按鈕,我們就能夠輕易留住瞬間,讓手機、相機、各種電子設備給眼前的事物留住備份。而一張白紙、一幅畫布又能帶給我們什麼信息以及觀感體驗?香港就有不同風格的畫家,忠於為香港這座城市刻畫出一道道風景、形形色色的人物,利用筆下的線條、色彩訴說一個個香港故事。如果一個家庭需要一本相冊,香港這個家也不能缺少屬於它的畫冊。●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苡楠
香港,從過去的一條小漁村變成活力都市,隨着時代不停在變,至今這個城市的命運仍然有很多未知數,然而唯一不變的大概是每個人對這裏的熱愛和一種無法脫離的情懷。展覽「仍然記得佢哋嗎?--藝術家筆下的香港老行業」帶來了四位跨越四個世代的香港知名藝術家--歐陽乃沾、沈平、劉啟舜及慧惠,通過他們的油畫、水彩、鋼筆、水墨等畫作,讓前來的觀賞者一睹香港昔日的風貌,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街道風景到各行各業,將城市中逐漸消逝的景致定格。它們猶如一張張照片,真摯地記錄過去的面貌和人文故事,這些光景都勾起了人們的種種回憶。
甫進入畫廊首先被畫家劉啟舜的作品《70年代夜總會》所吸引,必須駐足欣賞。濃厚的色彩、被幻化的背景和人物帶有絲絲的喜感,叫人追憶香港的盛世與光景,作品也不禁讓觀賞者感到惋惜。富麗堂皇的舞廳,容貌標致的男女載歌載舞,六七十年代香港的舞廳都屬於非富則貴的人進出的場所。然而到了今天舞廳不但讓人有截然不同的印象,更漸漸式微、甚至走進沒落。要是觀賞者將目光左至右、遠到近挪動,從一個個細節中就能閱讀到當時香港人在個別環境中的生活狀態,讓人對當中的人物和背景感同身受。「我覺得作為一個創作者有責任將自己居住的環境或者活着的時代記錄下來,讓下一代在不同的事情中以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劉啟舜說。
生活故事為創作主題
劉啟舜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小時候跟家人移居加拿大,九十年代再回到香港創業,淡出商界以後,全心全意執起畫筆描繪心目中的香港。作品《在家裏》由四幅畫作拼湊而成,每一幅作品都萬家燈火,從每個窗戶中觀賞者能夠窺探每家每戶日常所發生的事情,以幽默的手法道出香港大部分家庭的相處方式,從細膩的刻畫中感受每個畫作中每個人的情緒變化。
劉啟舜指着《在家裏》左上角其中一個窗戶憶述:「小時候因為我不肯洗澡,媽媽就會這樣拿着藤條追着我。」而在作品《七十二家房客》左邊的其中一個角落,也描繪了劉啟舜過去在家裏的回憶,「像香港很多家庭一樣,我家人會一起打麻將打到很晚,讓我無法入睡。」劉啟舜指自己畫畫的時候思維很跳躍,不會刻意停留在一幅畫中,他會同時開展四五幅畫作,想到的時候就會回到另一個作品中繼續進行創作,就這樣記錄和編織了很多香港的小故事。
「有些作品是我特別希望能夠給觀眾一個逃離煩惱的空間。」劉啟舜筆下的世界有絢爛的色彩和卡通、漫畫化的角色,他認為人和飛蟲一樣,往往被有光的地方所吸引,因此他就用這些正面的元素向觀眾招手。他提到,自己創作的一些作品或許會涉及凝重、沉重的話題,所以他會先用顏色去吸引觀賞者的眼球,再讓他們深入去看畫中不同的元素,慢慢將他們領進話題之中。他笑言自己的確是「呃觀眾」。
劉啟舜認為人生苦短,即使是一件負面的事情也不一定要悲觀面對,他只是希望藉着自己富有豐富色彩的作品帶給觀賞者鼓勵。除此以外,凝聚不同的故事在一幅畫作當中,是想給觀眾觀看的時候自己去發現不同的事物,讓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我希望給觀賞者在過程中得到一些個人經歷。」劉啟舜說。
日常風景看時代變化
上世紀四十年代出生於北京、在上海成長,六十年代到新疆從事美術工作的畫家沈平,對內地事物有豐富的閱歷和經驗,在八十年代決定定居香港,繼續展開自己在藝術領域的追求。沈平形容畫畫對於他來說是與生俱來的事情,亦有多元的創作和追求,所以不單單是香港,只要有他走過的地方,都有他的筆跡。他原來擅長版畫製作,但因為牽涉的工序太多,就改以水彩、油畫以及水墨畫來描繪香港多年以來的風貌,並堅持用傳統的毛筆來創作每幅畫作。
沈平帶來多件近年創作的作品,比如:《路口街角的水果攤》、《香港之晨》、《半山的階梯》以及《北角的電車(春秧街)》等都以日常人們熟悉的事物、風景和小人物作為創作的藍本,透過畫作細訴香港百姓生活和經歷過的變遷。以作品《香港之晨》為例,就讓人回憶起八十年代第一艘維多利亞港渡輪在香港投入服務,而今天就成了居民的往返以及遊客悠閒賞景的交通工具。「滄海桑田,容易勾起大家的回憶。」沈平說。
珍惜香港的歷史價值
住在銅鑼灣的沈平,從家裏就能遠眺維多利亞港,生活在旺中帶靜的「鬧市」中,他每天都能感受到香港的多元文化以及它良好的基因。他形容香港擁有優厚的歷史背景,單是自己居住的區域就有舢舨船,也有電車、有古老也有現代的建築,有潮流文化亦有中國的傳統,能夠有很大的反差,並覺得所有元素交織在一起讓香港變得很有特色,是一座包容的城市。「香港其實很動人。」沈平期望自己繼續畫出香港的人文風情,藉着作品帶出這裏的歷史價值和意義。
被問到八十年代至今香港經歷方方面面的變化有什麼深刻的感受,沈平就仍然堅持香港再怎樣轉變都是一個可愛的地方。「因為歷史的沉澱,這麼多年的質素是不能替代的。」面對時代巨輪不斷地推進,除了人們思想的前行,香港許多建築也經歷過被拆毀再重建,沈平明白時代只會不斷向前,卻替香港沒有保留珍貴的事物和文化而感到可惜。他相信在香港,無論任何年齡的藝術家都和他一樣,致力在作品中為香港留住最可愛和精彩的部分,不僅展示對香港的愛,也會為這地而感到自豪。
展覽「仍然記得佢哋嗎?--藝術家筆下的香港老行業」
日期:即日至 6月27日
地點:淺水灣藝術空間Artspace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