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特稿】婚照遲來愛未變 攜手白頭甜到笑

2021-04-22
阿康(右)及阿薇(左)的鬼馬合影。 公大供圖阿康(右)及阿薇(左)的鬼馬合影。 公大供圖

男的身穿筆挺的西裝、女的是華美的婚紗,已有皺紋的臉上,一顰一笑卻仍帶年輕人的腼腆和羞澀。翻開一組組公公婆婆的婚照,訴說着一個又一個愛情故事:當中有緊湊的私奔情節,有「傳紙仔」的浪漫,也有日夜盼望收到行船丈夫家書的牽腸掛肚......至今大半生過去,廝守對方的紅線仍緊緊相連。

一批公開大學學生近日參加了「『攝耆』銀髮婚紗義拍團」,為老夫妻免費拍攝「遲來的婚照」,在籌備化妝、拍攝的過程中,年輕人以光影記錄經過時間沉澱的愛情,從中體會婚禮誓詞中「無論順逆、貧富、健康或疾病,永遠互相扶持」的難能可貴,並幫助長者一圓拍攝婚照的夢想,令活動倍添意義。

公大生義拍 助製回憶錄

為了彌補老人在年輕時未有拍攝婚照的遺憾,公大學生事務處近日舉辦了上述的「義拍團」服務學習計劃,共招募了20名學生加入,他們接受攝影、化妝等訓練後,分五個小組替長者們拍照,並製作婚姻回憶錄相冊贈予長者。

活動參與者廖氏伉儷,已年屆古稀,結婚超過半個世紀。負責為他們拍照的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系四年級生魏詩敏表示,他們自小在鄉村生活,是鄰居也是同學,由於婚事不被看好,就毅然私奔。從鄉村移居香港後,廖太患上類風濕關節炎,還沒到30歲已經要以輪椅代步。多年來,廖先生無微不至照顧妻子,「拍照時,他們提到最多的就是『感恩』二字。」魏詩敏指着印在相簿的一句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中風伯伯聞「老婆仔」即笑

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四年級生劉爾雅則分享了60多歲的阿康及阿薇的故事。阿康年輕時是海員,每次登岸便把儲起的大疊情書一次過寄給太太,他在20多年前中風,阿薇就默默照顧他,「拍照當日,老公總在取笑老婆,『穿什麼婚紗呢?那麼胖!』」但太太總是微笑。由於伯伯面部肌肉不協調,無法自然地笑,大家都不停逗他,他也沒有笑,「唯獨『老婆仔』三個字,就能引得他笑起來!」

至於電影設計及攝影數碼藝術學系四年級生湯曦珉與組員則負責張氏夫婦,「兩人結婚45年,年輕時在北角工廠區工作,男的『傳紙仔』約女方出去吃飯,然後開展了平淡而溫馨的愛情。」湯曦珉笑言,自己仍然年輕,難免會覺得愛情需要有跌宕的經歷,但為兩人拍照後,卻領悟到「平淡」也是一種幸福:「張伯的聽力不好,張太就會轉達;張太行動不便,張伯就會扶着她。兩人就像齒輪一樣,互相配合。」●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