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與釋義
上面的經典名句出自《論語.子罕篇》。孔子以耐寒的松樹和柏樹比擬經得起考驗的君子。「凋」,凋謝。(亦可按松、柏的特質,將「後凋」理解為「不會凋謝」。)全句的意思是:到了寒冬,才曉得松柏是最後凋落的。意指在考驗到來的時候,才顯出情操高尚的君子實在與眾不同。
體悟與應用
孔子講學經常以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引發思考。這句話就以耐寒的松樹和柏樹來啟發學生。
花草樹木按季候變化而呈現不同的形態,本來是平常不過的事情,孔子以松柏作比喻,生動地說明了君子與眾不同,在於不屈不撓,堅持信念,成就高尚的人格。
在平常的日子裡,一般人都會為生活而奔波,因為那樣才能滿足我們的基本需要。在行有餘力的時候,我們都想獲得較豐厚的條件,以達成其他方面的願望。這都是人之常情,驟眼看來眾人的思想、行為似乎沒有什麼分別。不過當一個人面對困難或挫敗的時候,其品格高下就顯而易見了。
在學校裡我們偶然會聽到某同學考試作弊的消息;從媒體上,我們也會間中聽到一些人違法的報道,如比賽運動員服用禁藥,富人逃避稅項等。只因他們一時把持不住信念,抵受不住誘惑,而貶損了自己的人格,辜負了眾人的期望。
面對考驗的時候,心裡不能沒有主宰。所謂主宰,可以是人生信念,可以是禮俗規範,可以是普世價值。只要堅持下去,我們都可以成為孔子欣賞的君子!
釋義及應用由招祥麒校長、朱崇學老師、許志榮老師、謝向榮博士撰寫,教育局修訂,書法由羅澄波校長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