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品德學堂 > 正文

【燦爛的中國文明】四書闡釋理想 中庸堅持正道

2021-04-12

談到古代學子學習的內容,相信腦袋裡第一時間會跳出一個詞--「四書五經」。的確,「四書五經」是儒家的經典著作,在南宋以後成為讀書人必讀的典籍,影響巨大。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但這兩個名稱並不是同一時間確立。五經指的是《詩經》、《書經》(即《尚書》)、《禮經》、《易經》、《春秋經》,是孔子晚年整理的先秦典籍。到了南宋,大儒朱熹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單獨抽出,與《論語》、《孟子》合稱四書。

「四書五經」的內容包羅萬有,可以從中一窺古代哲學、禮制、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特別是其中關於人格修養的論述至今仍可作為金玉良言。《尚書》主要記載上古先王的誥諭和事跡,其中也不乏「玩物喪志」、「滿招損,謙受益」等耳熟能詳的警句。《易經》則在卜筮的卦象和卦辭中引出樸素的人生哲理,如「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強調通過學習來積累知識,以多問來明辨是非,以寬容待人,以仁心行事。另外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語句已是人們常用的座右銘。

四書對於人生追求與理想的闡釋更加俯仰皆是。《論語》、《孟子》談及先秦儒家以「仁」為核心的價值理念,強調「愛人」以及「人性本善」,所以人人都需竭力求善。《大學》從教育出發,提出「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項綱領,也就是彰顯高尚的品德、教化人民,並使之達到最高的境界,因此要將個人道德修養與治國理想相統一。《中庸》認為,將喜怒哀樂之情藏在心裡叫做「中」,感情發出來且能夠和諧合度,就叫做「和」。中庸實際上就是「中和」,很接近我們平常所說的通情達理,不偏激不過分。這不是主張遇事柔弱,而是說以平和中正的態度,做好分內事,默默堅持正道。

「四書五經」迄今仍有蓬勃的生命力,若讀者有興趣,不妨翻開書本,定能有所獲益。

中國文化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院成立了二十年,旨在弘揚中國文化,加深香港市民與學生對國家歷史文化的認識。)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