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層上面的境界是一樣的。」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近日攜新作《雲層之上:賈平凹對話武藝》(下稱《雲層之上》)亮相西安,與中國著名藝術家武藝以及眾多文學和藝術領域的嘉賓一起,將書中的對話延續到了線下。不僅讓現場讀者感受到了文學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連接,更從 「雲層之上」的創作經驗中感受到賈平凹的人生哲學與智慧。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陽波
與以往大部頭的小說創作不同,此次賈平凹推出的新作,採用了「跨界對談」 的方式。賈平凹和武藝,一位是當代文豪,寫作之餘的書畫創作亦喚起人們對中國傳統文人畫家的追念;一位是可以用文字來進行寫生的著名藝術家,在歐洲、在日本旅居創作期間,用一本本散文集來記錄畫家眼中所見。2019年5月31日,武藝和賈平凹曾用了一整天的時間對談。時隔兩年,這場對話最終被集結成《雲層之上:賈平凹對話武藝》一書,書中將作家和藝術家的創作經驗和人生哲學聯袂呈現,不僅是兩位作者之間不同職業身份的連接,也是他們各自對寫作者、書畫家雙重身份的關係凝視。
在《雲層之上》,二人的對話在美術創作、美術教育、文學創作、文學與藝術的連接等大眾議題上火花頻現,不僅為藝術工作者提供了可資參考的創作經驗談,也為不同藝術載體、審美機制的生成尋找關聯及答案。而在這場作家與藝術家的對話實錄之外,書中還收入賈平凹和武藝的藝術作品選輯,文字與圖像交織流動,給讀者提供了另一個視角。
書畫與文學是互補關係
在當日新書分享會現場,賈平凹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讀者們,首先分享了新書書名中「雲層之上」的含義。賈平凹表示,「雲層之上」是創作者所追求的一種共通的人類意識、現代意識,可以突破民族、地域、身份、階層等等限制的一種創作境界和審美眼光。「當我們站在雲層之下仰望天空,以為天就是日月星辰、風雨雷電、雲彩變幻;當我們衝破雲層,到達雲層之上,才發現所有的雲層上邊都是陽光。」而談起兩年前的那場「跨界對談」,賈平凹認為,這場對話是跨界者的相互碰撞,跨界交談本身就是思維開放的表現,在交談中碰撞的過程則是開拓思維的過程。賈平凹說,思維的開放性和創新能力對於創作者而言非常重要,在和武藝的碰撞中,他也發現許多有意思的觀點,這樣的跨界交談對於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很有益處。
「寫作和畫畫就是我自幼至今的兩大愛好。」在這本新書中,很多細節都體現出賈平凹對於書畫的喜愛。「我是書畫圈外的,我從沒有想過做書法家、畫家,但我對書畫的喜愛是從小就有的。一方面小學裏有寫字課,從小就臨帖,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書畫是人的生命中本來就有的東西,只是多和少、開掘不開掘的問題。」而提及文學與繪畫的關聯,賈平凹談到, 文學和別的任何藝術在根本性上是一致的,但各自獨立,誰也替代不了誰。「有些東西無法用文字寫出來,我就寫字、畫畫。書法、繪畫和寫作對我來說是互補的。這種互補我知道它的好處。但文學對於我來說是第一,為了保證第一,別的我都可以捨棄。所以從這點講,書畫算餘事。對待餘事,我多少有些玩兒的意思。它對我的文學創作有極大益處,我雖是玩兒的狀態,但真正到了書畫創作時又是敬畏認真的。」
藝術的靈魂就是創新
在賈平凹的創作中,像這次這樣,與一個畫家對話,並組織成書,還是第一次。賈平凹形容,《雲層之上》對他來說是一本特別、藝術、考究的書。「雖然說各個藝術門類基本上是相通的,但是也有不可替代的。比如說有一些場景,你再好的文學家,再好的文字也無法表達它,你只能用畫面表達它,但有一些東西你通過畫面傳達不出來,你需要文字,或者是音樂。」他說,「大藝術家、大天才,就是他雖說他的事,卻又正擊中了一個時代、一個時代的人群,如站在山頭往峽谷扔一塊石頭,滿峽谷都餘音迴盪。」
傳統與創新,是很多人在創作中很難拿捏和把握的,但在賈平凹看來,這兩者完全可以兼融。談及傳統,他說:「你的背景是大海,你才可能波濤洶湧;你的背景是溪流,你只能淺顯纖弱。」而在論及創新時,他則表示,創作思維首先必須是開放的,只有思維開放了之後才能在藝術家的世界、領域裏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發現不了的東西,而這就是創新--藝術的靈魂就是創新。
「我是一個專門寫書的作家,要從事一輩子的寫作,如果不進行創新,就會越寫路越窄。」此次「跨界對話」也給了賈平凹一次新的嘗試,同時也是一次學習的機會。「無論是繪畫還是別的藝術領域,如果總是在一個圈子裏,思維就只在一個固定的小圈子裏,那麼境界會越來越小。因此要進行跨界交流,關鍵是角度的互相碰撞,碰撞的過程就是思維開拓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