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23] 文匯論壇.「實績」與「口號」的角力放大圖片
民建聯勇於承擔,服務社群。圖為民建聯部分參選者。 (莊海源 攝)
鄭 嘉
今屆區選「實績」與「口號」兩相角力的態勢已經穢,選民究竟看重參選者平時的實績,還是鍾情於甜蜜的「民主」口號,社會各界都在翹首等待答案。「七一」遊行並非「民主派」的私家財富,本港政經形勢的發展已經顯現出市民日趨成熟的特點,市民熱情參與、踴躍投票,一定會選出真情實意為市民服務並且實績顯著的區議員來。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二屆區議會選舉是歷史上參選者最多的一次,預料一些選區的競爭會異常激烈。各政黨、政團都派出精兵強將參與角逐,其中又以民建聯、民主黨的隊伍最龐大,分別達到206人和119人。
在原兩個市政局被撤銷之後,區議會便成為唯一的非政權性區域架構,其歷來所扮演的角色及承擔的弁鈳ㄠo以提升和強化。唯其如此,區議會選舉愈來愈吸引社會各界的關注。
從政治層面看,由於區議會選舉較之立法會選舉早一年舉行,也就被政黨人士視為立法會選舉的前哨戰。一些頗具全港知名度的立法會現任議員紛紛報名參與角逐,除了為本黨本社團贏取議席外,更在於試探和觀測民意,掌握人脈,為來年的立法會選舉鋪路。正是在此意義上,區議會選舉對於一些從政人士來說,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熱身賽、預選賽。
落區實幹數誰家?
今年區議會選舉備受社會各界別、各層面的關注,還在於幾個月前本港發生了數十萬人大遊行,有評論更指大遊行改寫了本港的政治版圖和政治生態。大遊行對該次區選到底有多大影響,對主要政黨、政治派別或正面或負面的衝擊力究竟有多大,社會各界都想看個究竟,無形中提升了該次區選的社會關注度。
「民主派」幾個月來一直將「七一」大遊行視為一己寶貴財富,動不動就挾數十萬遊行者給特區政府出難題。從這次區選的報名及競選策略來看,他們有意放大政治議題,用爭取「○七特首」、「○八立法會」直選為口號博取選民支援,圖陷政敵於被動;有愛國社團龍頭之稱的民建聯,則秉持一貫的「真誠為香港、實幹為市民」的原則,紮根基層,服務社區,一心為民以實績贏取市民信任,接受選民挑選。筆者以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今屆區議會選舉實際上是為民實績與「民主」口號二者的角力。
在這次區選中,「民主派」與傳統左派在約150個選區對決,兩大政黨民建聯和民主黨亦在81個戰場對壘,有媒體稱之為「七一大遊行之後兩方勢力最大規模的對決」。在這種有形無形、有意無意的角力中,選民究竟看重參選者平時的實績,還是鍾情於甜蜜的「民主」口號,社會各界都在翹首等待答案。「民主派」更熱衷於呼喊「民主」口號,民建聯則較為注重落區為市民幹實事,二者之間形成鮮明的對照,這是不爭的事實。在落區勤力幹實事方面不如民建聯,這一點就連民主黨中人也不得不承認。
在基本法設定的
民主步伐框架內發展民主
不能籠統地說「民主」口號不好。民主作為一種世界潮流,在釵h國家和地區喊得很響,但民主進程不可能「一刀切」,而應當取決於各自的歷史與現狀。基本法鑒於香港的歷史與現狀,制定出循序漸進發展民主的原則與進程,這完全是符合全體香港市民的根本利益的。二○○七年之後本港政制的發展與民主步伐的調適,廣大市民均可在稍後的政制檢討中發表意見。「民主派」搶在政制檢討前就想將何年直選之類的口號強加在廣大市民頭上,圖以此博取選票,恰恰暴露了自己為民實績匱乏的先天性弱點。請問:如果「民主派」為市民做實事成績卓著的話,又何必在「民主」口號方面挖空心思、算盡機關呢?
「民主派」一直是想製造一種錯覺:民建聯是反對民主的,是所謂的「保皇派」。實際上,筆者一直在留意,民建聯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張「民主建港」之旗幟,完全擁護民主漸進式發展。他們和「民主派」唯一不同,是前者主張在基本法設定的民主步伐框架內發展民主,後者則無視基本法的有關規定,主張激進式民主,恨不能推倒基本法。
加快民主發展好不好呢?當然不能說不好。但快到什麼程度,是不是百分之一百直選方是現階段迫切所需,這都需要討論,形成社會共識。「民主派」在此之前就將某年直選作為競選口號,尤其是作為區選口號來誘惑選民,這本身對其他參選者是不公平的。
市民需要真情服務的區議員
根據過往經驗所得,那些本沒有本地區工作實績,臨陣「空降」其他選區參選,只懂得一味抹黑腳踏實地為市民服務的參選對象為能事的政客,十有八九只落得個自討沒趣的後果。
概而言之,今屆區選「實績」與「口號」兩相角力的態勢已經穢,我們相信廣大選民的洞察力和鑒別力。「七一」遊行並非「民主派」的私家財富,相反,自那以後本港政經形勢的發展軌跡已經顯現出廣大市民日趨成熟的特點,他們熱情參與、踴躍投票,一定會選出真情實意為市民服務並且實績顯著的區議員來。如是,乃市民之福、社區之福、香港之福! (原載《紫荊》11.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