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來鴻•想起董鼎山和聶華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06]     我要評論

李景端

 隨著中美經濟交往日益頻繁,中美文學的交流也在不斷擴大。現在中國大陸每年引進的圖書版權中,幾乎一半來自美國;獲得美國「布克獎」和「普利策獎」的文學新作,基本上都有了中譯本;當代有影響的美國作家、藝術家及文學流派,不少中國讀者都有所了解;中國作家如王蒙、莫言、余華、王安憶等的作品,在美國也有了英文本。目睹中美文學交流如此迅速地發展,使我不禁回憶起對外開放初期一批熱心的美籍華人,在開拓和推動中美文學交流中所作的貢獻。就我親身的感受,我尤其想起了董鼎山和聶華苓。

 董鼎山,早在40年代在復旦大學附中上學時就為柯靈先生寫稿編刊物,從聖約翰大學畢業後於1947年赴美國,一直在美國的大學從事編輯、教書和圖書館工作。長期接觸圖書出版信息的經歷,使他對美國社會、特別是文壇的情況十分了解,加上他自己的研究,所以在介紹和評論美國文化方面,常常顯示出他獨到的評判眼光。1978年我國對外開放剛剛起步,人們對美國所知甚少,對美國文學,大多還停留在只知道馬克.吐溫和海明威這個狀態上。正是董鼎山先後在北京《讀書》雜誌和上海《文匯讀書週報》上,連續發表了一系列介紹美國當代作家和作品的文章,使中國讀者首先是中國作家,了解到了美國文壇的許多信息。

 80年代初期,他幾乎年年都回國,除自己在國內高校講學外,還常帶著美國友人前來中國參觀訪問。1982年初夏,趁他在山東大學講學結束的機會,我專誠邀請他來南京在華東水利學院禮堂做了一場「當今美國社會與文化」的報告,因為內容新鮮,聽眾反應很好。隨後我又陪他去南通訪問,看看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中小市鎮。一路上他對國內發生的巨大變化非常興奮,對鄧小平實行對外開放的方針倍加讚譽。他長期生活在美國,經歷了中美兩國長達幾十年的封閉隔絕,深深感到促進彼此溝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作為一位文人,他首先關注的自然是促進中美兩國文化的交流,表示要多寫文章,讓中國讀者了解今天的美國。

 有鑒於此,我馬上約他為我主編的《譯林》雜誌開闢一個專欄,每期發表他的一篇文學通訊。他一口答應。那時沒有電子郵件,但他都按期用航空寄稿件來。他的這一組文章,既涉及高雅文學,也包含通俗文學,還及時評介當年時興的國際事件紀實文學。後來有讀者反映,董鼎山的這個專欄,宛如吹來一股西風,讓中國讀者看到了「紙老虎」的另一面。現在看來,董鼎山80年代在國內發表的那麼多文章,包括後來結集出版的《西窗漫記》、《西窗拾葉》、《紐約客閒話》、《天下真小》、《美國夢的另一面》、《留美五十年》等等,對於促進當時中美文學的交流,確實起到了開拓性的作用。

 至於讓中國作家走出國門,我想起了美籍華裔女作家聶華苓的功勞。我只說一件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聶華苓和她丈夫保羅.安格爾在美國依阿華大學舉辦的「國際作家寫作室」,曾經先後邀請了蕭乾、艾青、陳白塵、吳祖光、王蒙、茹志鵑、高曉聲等幾十位中國作家,前往美國在這個寫作室住一段時間,充分與美國及世界各國的作家進行交流,這種環境和文學實踐,對於中國作家介入國際文壇,促進中外作家的溝通與互動無疑起了積極的作用。我還記得,在一次江蘇作協宴請聶華苓的宴會上,我向她建議,她那個「寫作室」,是否也可以邀請一些翻譯家參加交流。從畢朔望、馮亦代、卞之琳等人受邀前往,可見這個「國際作家寫作室」邀請的對象確實是很廣泛的。

相關新聞
穿起制服便是自己人? (圖)
《同袍》 (圖)
聲光專訪:麥兆輝、莊文強為Sammi度身大搜查 (圖)
銀幕短打:狄仁傑與七劍2 (圖)
歷史與空間•孔子本是性情中人 (圖)
豆棚閑話•黃侃笑談 (圖)
來鴻•想起董鼎山和聶華苓
古典瞬間•唐朝公務人員差旅補貼
亦有可聞•臘月話「臘」 (圖)
百家廊•一職難求 考研忘憂? (圖)
生活語絲•西關風情
思旋天地•歡迎○九
海闊天空•美國經濟馬上就變好?
琴台客聚•曾國藩問卦
翠袖乾坤•香港賤男
一家之言•開口常中
14歲殘奧女泳將 成英國最年輕MBE (圖)
強化親子溝通 日本學校推「便當日」 (圖)
女作家「登上」土耳其鈔票 (圖)
基因變異導致冬季抑鬱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