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傳統上,臘月最後一天要祭「灶王爺」。 (網絡圖片)
陸茂清
光陰似箭,又到農曆歲末的十二月了。傳統習慣上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臘月裡有多個與「臘」相關的節令風物。
原是年終的一個祭名
早在周代時,不論官宦之家還是平民百姓家,年底都要舉行一次「歲終之祭」,規模之盛大隆重為一年中之最,這次祭祀活動的名稱就稱作「臘」,有多種古籍為證:《玉燭寶典》:「臘,一歲之大祭。」《獨斷》:「臘者,歲終大祭。」《荊楚歲時記》:「孔子所以預於臘賓,一歲之中盛於此節。」
臘的時間可以或前或後,但必定在臘月裡。這一天又稱臘祭、臘日節。
《禮記.月令》:「孟冬之月,門閭臘先祖五祀。」臘祭的對象,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門、戶、天窗、灶、行(門內土地)。虔誠奉上各式祭品,答謝祖宗與家神的保佑恩賜,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閤家康寧。
關於臘祭即臘日節的時間,自周代以來歷朝都在十二月固定不變。至於在十二月份的哪一天,秦以前的文獻中沒有明確記載,漢以後,歷朝各個皇帝依據五行相生理論,有的定在臘月的某個辰日,有的定在戌日,不盡相同。南北朝時梁的開國之君梁武帝,把臘日節定在十二月初八,這與他的篤信佛教有關,因為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在這一天得道成佛,誠心合二為一同時祭祖祭神祭佛。
臘祭流俗三千年
自周代以來,歲末的臘祭世代相沿,直至當代。魯迅先生的小說《祝福》及以此為藍本改編的戲曲影視中,魯四老爺家每在年底都要祝福,這祝福實際上就是臘祭,祭祀祖先諸神,供物豐盛,場面隆重,氣氛肅穆,祈禱虔誠,名副其實「一年之大祭」。
筆者所在的上海地區,不只鄉村,城鎮亦是,千門萬戶臨近年三十時,老少畢集歲終祭祖,焚香燃燭,擺供美酒佳餚與過年節物,俗語「請老祖宗」。據傳列祖列宗都到了,一年中只有年底這一次,應說是臘祭的傳承吧。
臘的另一種含義
據漢代學者應劭的《風俗通.禮典》記載:「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隋書.禮儀表》中也有類似的說法:「開皇四年十一月詔曰:古稱臘者,接也,取新故交替之意。」是說臘包含有新舊更替、辭舊迎新的意思。一年將過,在這新故交接的歲末之際,向祖先家神貢獻祭品,報告一年人壽年豐,天上人間分享豐收的喜悅。
臘八粥由來還有一說
臘月裡另一個傳統節物,是初八日吃臘八粥。清人李福《臘八粥》詩:「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臘八粥源起,廣為人知的與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的一則傳說有關。其實,早在東漢初葉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就已有了臘日節吃赤豆粥驅邪的民俗。
我們的老祖宗因隆冬天氣寒冷,陰氣太旺,人容易得病,故在臘日節以赤豆為粥。赤豆紅色,象徵火,屬陽,用以驅除陰氣邪氣,迎接陽氣,請看南朝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疫。」隋代學人杜公瞻註釋云:「共工氏有不才之子,以冬至日死,化為疫鬼,畏赤小豆,故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之。」又宋朝詩人范成大《臘日村田樂府十首序》云:「二十五日煮赤豆粥作糜,暮夜閤家同食,云能辟瘟氣。」
上文已講到,梁武帝把臘日節定在臘月八日,那時已有了臘八吃赤豆粥的習俗。隨著佛教傳入在中華大地盛行,傳統的紅豆粥與佛祖傳說中的糜粥融合在了一起,到後來居然反客為主,原有的食紅豆粥驅陰驅邪之說幾至失傳了。實際上,臘八粥裡必加赤豆及紅米、紅棗使成紅色,本就是古代「赤豆粥作糜」的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