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教育局估計,除現時114間英中外,另外約80間中中亦將可開設「彈性班」,令標籤效應得以淡化。圖為一所英中的情況。本報記者梁祖彝 攝
【本報訊】目前部分中中會在初中級的個別科目,以「英文書、中文教」方式幫助學生學習,包括沿用有關安排逾50年的名牌中中培正中學,但當局表明,原則上不容許有關安排。培正中學校長兼中文中學聯會主席葉賜添指,教育局局長孫明揚上月初曾公開表示容許此彈性安排,現在是「出爾反爾」,令業界措手不及。另外,當局的方案仍留下不少學校處理學生分班、轉班等行政問題未有解決,需要進一步釐清。
微調後的教學語言政策規定,如學校表明會以英語作為某一科目的教學語言,其教授的課堂語言、教科書、課業習作等都要以英語為依據。不過,傳統中中名校培正中學等,於初中的數學科一直以「英文書、中文教」,有關安排未來或會抵觸當局的規定。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回應指,局方原則上不會容許及鼓勵學校使用上述方式,「如果學校認為自己有一套(教學方式),便要在學校發展計劃中解釋,但多數都不會獲批,除非有理由說得通」。常任秘書長黃鴻超補充指,「英文書、中文教」不是常規,更擔心課堂會因此變成翻譯堂。
黃鴻超憂課堂變翻譯堂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目前的數學科亦有採用「英文書、中文教」模式,校長雷其昌指,有關方法可讓以母語學習的學生學習英文詞彙,以英語學習者也能學習中文生字,不過由於微調,該校只會在今學年及下個學年採取過渡措施。
2010年微調教學語言政策落實後,當中不少細節均由學校自決,學校的行政工作勢必增加。例如自行決定如何安排學生入讀彈性班或中文班,行政工作不少。由於要有85%全港「首40%」的中一生才能開彈性班,學校只知道取錄有關頂尖學生的比例,卻不知道哪位學生是「首40%」,故需自行用中一編班試、面試或其他策略等多種方式作安排。預料約有一半中一生達標的梁省德中學,便打算於暑期開辦先修班以英文教學測試新生的能力。另外,為淡化標籤,當局表明不會在中學概覽公布學校開設「彈性班」數目,令家長日後須自行向個別學校查詢,或令學校行政負擔加重。
同時,由於不少家長均會追捧英文班及彈性班,相信會學校每年也要應付家長要求讓其子女轉讀彈性班的訴求潮,孫明揚認為學校目前均會按學生能力分班,屬校本情況,若學生要求轉班則要由學校自行決定,但相信轉班人數不會太多。 ■本報教育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