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去年12月,香港有數百名購買了雷曼相關投資產品的市民,遊行到中環19間銷售這些產品的銀行示威,要求銀行盡快處理這些事件。中通社
全球一體化令世界每個角落都緊密相連。由美國次按壞帳率引發的金融危機演變成全球金融海嘯,對全球67億人口都產生負面影響,香港自然無可避免受到衝擊。特首曾蔭權以下象棋之法,比喻渡過金融海嘯之術:就像下象棋要先保住「士象全」一樣,在經濟出現危機的非常時期,最重要是「保命」、「保本」、「保工」和「保信心」。我們現在就來探討危機下的生存之道,但願所有人都能勇敢面對困境。 ■本報記者:海嚴
金融海嘯剛爆發時,對亞洲地區的影響僅局限在金融和投資領域。但隨著海嘯「大浪」不斷衝擊歐美等國的實體經濟、並產生大量失業人口及嚴重損害內需時,亞洲地區才感受到「入肉」的打擊。這主要是因為出口貿易向來是亞洲經濟的「生命線」,而歐美是亞洲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因此歐美經濟衰退令亞洲地區的出口業難以為繼。
失業率上升 更多打工仔遇困
出口量大幅縮減導致大量工廠連環倒閉,並引發失業潮。港府近期公布,失業率由去年8至10月的3.5%,急升上9至11月的3.8%,共有13.64萬人失業,增加4,600人。失業率上升最多的行業包括零售、建造、製造、通訊和進出口貿易業等。東亞銀行估計,受全球經濟衰退的打擊,今年本港失業率將升至5%至6%,將有更多的打工仔頓入困境。
對經濟前景信心受打擊
裁員、結業、減薪之聲頻傳,令港人對經濟前景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而消費信心自然會受到牽連。樹仁大學的調查顯示,4成受訪市民稱,去年聖誕節消費較前年同期減少,而減少消費的人數較03年SARS肆虐時更多;節日平均消費金額也較去年急降44%。另外,選擇聖誕外遊的市民只有7%,較前年同期的12%為低。
生活壓力劇增 多求助個案
金融海嘯除了讓許多人遭受到經濟損失外,還會釀成對人們心理的衝擊,造成生活壓力劇增。在海嘯開始2個月間,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便接獲逾千宗因投資失利而求助的個案,比以往增加逾1倍,其中大量個案顯示出自殺危機。
逾6成人願繼續進修
根據03年沙士疫潮的經驗,青年人在社會危機中所受到的衝擊將十分嚴重,低學歷、低技能人群和高學歷、高技能青年同樣會受到波及。香港青年協會以電話訪問280多名青年,發現逾4成受訪者表示就業計劃受到負面影響,當中包括搵工、轉工和創業;7%的青年已遭裁員及減薪;還有逾6成人表達了繼續進修或升學的願望。
專家建議如何走出困境
究竟如何才能在經濟危機的滔天巨浪中安身立命,並順利走出困境?專家從不同角度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可以參考一下。
建議一:投資不宜輕率「撈底」
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危機何時見底反彈,因此投資者不應該急於出手進行新的投資,或者過於悲觀急忙拋售。以靜制動、審慎地危中尋「機」或許是現時最為穩妥的辦法。投資失利人士應謹記,每次經濟低潮就是黎明前一刻。此外投資者若發覺有情緒問題便要盡快求醫,切勿輕生。
建議二:為未來就業積極進修
就業方面,無論失業者還是在職者,都需積極應變才可度過困境。求職者可能需要轉投新行業、新工種,下身段適應市場變化求存,才較易找到工作。青年應做好準備,積極進修、完成好手頭工作及降低入職要求,亦可嘗試接觸不同行業;不要過分計較金錢,應採取「金錢第二,經驗第一」的態度搵工;閒時則更可修讀兼讀制課程,為未來做好「兩手準備」。
建議三:培養危機意識
這場危機中也是人們增加危機意識的機會。對青年人來說,應對危機的最好方法便是掌握知識和技能,並擁有不怕孤獨、不逞強、冷靜、柔韌、樂觀等良好的性格,完善自我、保持對未來的信心,順利走出這場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