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再做《海琪的天空》,陳海琪讓訪談更直觀。圖為嘉賓伍佰。
文/攝:梁小島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陳海琪仍然很in。
自她25年前進商台做DJ的那一刻起,就沒有out過。
音樂節目《琪想曲》、傾談節目《海琪的天空》等,曾陪伴過多少人無眠的深夜。那是一個網絡不風行的年代,不負「金牌主持」之名。
後來策劃《叱卂樂壇流行榜》、《香港勁爆流行榜》,周轉於香港三大電台,位至新城電台台長,驚起一灘鷗鷺。
樹大招風,人怕出名,更何況身在娛樂界。感情事業跌至谷底,她說,不算突然,是日積月累的壓抑。
07年自組公司,重操主持舊業,但多了全天候網路視像OM Live(www.omlive.cc),聽眾對象仍是young adults。
表面做娛樂,背後卻是文化、財經和民生。
最怕被人說是女強人,因為喜歡做家務,喜歡煮飯,還有,期待下一段美好姻緣。
09年開年人物第一期,且看陳海琪如何開拓娛樂新空間。
中午約見陳海琪。
來公司前她剛沖過澡,兩頰仍通紅,長髮還有些濕漉凝結。之前瀏覽過她的個人資料,以為可以印證她的小巧耳環和濃郁香水這些小嗜好,結果都無蹤影。這位有別號「耶利亞」、「海琪公主」的電台主持人,竟如此的素面朝天。
「二十幾年前我正在發夢,現在你看我白頭髮都長出來了,被世界摧殘成這樣!」陳海琪笑聲爽朗,把無奈當笑話講。她聽出記者的內地口音,頓時眼睛一亮來了精神,結果令接下去的訪談,在普通話與廣東話之間隨意跳躍。這是她多年游走於北京與香港音樂圈留下的習慣。
OM Live 找尋香港本土文化
2007年,她與著名音樂人梁翹柏拍檔,組建「電橙娛樂文化公司」,致力打造集藝人發展、音樂創作、唱片宣傳發行、音樂活動企劃等為一體的音樂品牌,開拓內地及台灣市場。08年底,公司下屬的24小時網上視像直播電台OM Live開咪,成為香港地區第一個全天候的娛樂電台,並計劃於09年年初,將直播節目延伸至手機。在媒體打拚,陳海琪樣樣都要做先鋒。
「所有事情都要親力親為。連接觸的會計和律師都比以前多一百倍。」梁翹柏主內,負責技術和行政,她主外,打點嘉賓和公關,每日還要繼續她的金牌深夜傾談節目《海琪的天空》。「以前在大公司,基本只用理自己這堆,現在雖然適應很快,但仍在學習與人打交道。」OM Live順利開播不久,她突然失聲。當日的節目嘉賓是吳鎮宇,他為她解畫,說勞累過度,壓力太大。
OM Live的工作人員,平均年齡才二十來歲,個個都是新手上路。何苦自己為難自己?「我需要他們的創意,可能在思考上沒有邏輯,但是也沒有負擔。我就要這種新鮮的感覺。」還有24小時網路直播節目,涉及音樂、旅遊、財經、體育,甚至收藏,如果不具備主持人的魅力,根本無法運轉。目前的電台主持,有四十幾個,來路背景更是八仙過海:歌手、文化人、漫畫家、商界精英、演員……多了許多在主流媒體之外的自由。
「我們有一位主持人,正職是六合彩播報員,兼職做凌晨節目,講占卜、塔羅牌,說旅遊,幽默得不得了。還有鍾燕齊先生,他本身是做企業的,但有很多個人收藏,對九龍皇帝的字都有研究,我們就請他來做藝術分享。再比如林祥焜幫我們做樂隊訪問,他本人其實是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漫畫家。」這樣cross-over主持人,佔了近三分之一。「我是從娛樂出發,但這些人帶出了他們的視野,讓香港的年輕人知道有很多人在為本土的文化努力,不要把精力只放在兩版娛樂八卦新聞上,他們的生命跟你沒關係!」
不只是懷舊
將棱角分明的人聚集,還需要協調和平衡。「文化人、藝術家反倒合作順暢,最麻煩的反而是藝人,可能這些小孩雖然有態度有想法,但不知道怎麼表達,就要花很多時間去照顧他們。」陳海琪一有空就找節目重溫來聽,有問題便及時指出。自己還要立標準,主持《海琪的天空》就一刻都不能怠慢。比如,仍需要一個半小時來warm up,那時會做什麼?
「發呆,什麼都不做,就是讓自己平靜下來。」海琪喜歡打邊爐,以前做主持時間充裕,往往先和朋友打完邊爐,講幾個笑話,便可以直接返工,現在,沒有時間。
可是,一個二十年前的節目,重新再做,莫非只是懷舊?「懷舊是迫不得已,現在的聽眾年齡已和那時不同。有一個香港小孩第一次聽節目裡放林子祥的歌,特地打進電話說,很好聽啊,是什麼來著?他可能有十九歲吧,連林憶蓮也沒聽過。」不過,海琪更在意的是不同人生經驗的分享。
「我訪問不同的嘉賓,讓他們說自己的故事。這些人可能是藝人或者是普通人,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但可能他們的愛好、對音樂的選擇都會有有趣的一面,我希望這個節目會成為所有人的雜誌,也不會沉重。」節目還在美加、英國等華人地區反響熱烈,「在互聯網上,越晚越熱鬧。凌晨3、4點鐘香港人基本都睡覺了,可是大量的海外華人又上來,我們相當於在做兩個白天。」
現在的觀眾仍會電話參與。所聊的,無非還是愛情、事業和理想。時代在進步,問題無變。「還是有一點點變化,聽眾談命運的比較多。愛情故事都一樣,工作理想會隨年齡增長而轉變,只是生命無常,需要心態積極去面對。」海琪希望OM Live可以傳遞正面樂觀的訊息。
「選歌也不會播出來就算,我會談談歌詞,講講歌曲背後的故事。」
海琪聲音略帶沙啞,磁性依舊。還在香港電台的歲月,她用聲音成功塑造自己的個性,曾引來瘋狂粉絲。有一位聽眾,曾站在電台門口三天三夜不走,只在遠處望著她,最後一日終於提出要求,問海琪可否發一次email給他,什麼都不寫也不要緊。「後來發完也沒事了。」想起稀奇古怪的事情,海琪也覺得開心,竟有點懷念。「現在不會再有這些事情了,因為節目有了視像,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我的樣子啦!」她又在自嘲。
懂得取捨
不過,深夜的工作模式一直也沒有變。返工和收工,除了一兩位編導,偶爾熱鬧的嘉賓,都是她獨自一人在播音室度過,獨處也成為習慣。過去的生活,她說,有百分之八十在談戀愛,餘下那二十才是工作。現在,是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工作。
「那時候想法簡單,做好節目,把自己嫁出去。可是當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如果有些你渴望的東西又未必會實現的話,就要懂得取捨了。不過,我不是女強人,我一直很喜歡做家務,很喜歡煮飯噢!」
工作繁忙,海琪也自有一套減壓的方法,「有時出去公幹,會在飛機場搜羅香水。」
「香水好講感悟,不同的時間下,味道就會不同,就看人夠不夠敏感,體會到精神層面的東西。」那海琪屬於怎樣的人?「超級敏感。我很快會知道對方的意圖,很快就翻了底牌,所以做事很快,很趕,周圍人很多都接受不了。」
她現在最喜歡檀香,因為最能讓人平靜、鬆弛。「我都會為我的女性朋友挑香水,知道哪樣的性格適合怎樣的味道。」如此明白女人心,誰說海琪是女強人?
她知道訪問完後照例會影相,匆匆走回office補妝。最後往公司門口的單車一靠,甫士完成,乾脆利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