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亞希
「Revolutionary Road」直譯應為「革命路」,是戲內主角二人居住的鄉郊小鎮路段名稱。此處「革命」原本就帶有兩重意義,其一是對韋氏夫婦渴望前往巴黎,逃出生活藩籬的象徵;其二則是對當時生活在「革命路」的中產階層對生命無所反思,甘於過刻板生活的諷刺。
反觀港譯「浮生路」擺明想取「浮生若夢」之意,「夢」大抵意指韋氏最終不果的「巴黎夢」,而「浮生」即結果,人生多番追求終一場虛空,亦頗能說出電影的重點。只是一般觀眾都會把《浮生路》作愛情片看,其實電影說的十分踏實,簡單一句就是由年輕夫婦的婚姻見五十年代美國人的生存及精神狀態,並非推銷情人節式的浪漫橋段。
故事背景為五十年代中期,年輕夫婦法蘭(里安納度飾)與愛普(琦溫斯莉飾)結合並遷入中產路段革命路。然而夫婦二人的婚姻生活並不美滿,由一開場的公路爭執開始,牽引出二人生活乃至思想上的種種衝突與差距:法蘭苦於電腦機構工作卻無可奈何,讀戲劇出身的愛普渴望改變現狀卻有感難得到丈夫的贊同;法蘭認為應如其他男性般面向現實,愛普卻埋怨丈夫為現實放棄理想,而二人甚至各有外遇……問題是剛三十出頭的夫婦倆以為曾經滿有理想,敢於面對生命的變革(革命)與衝擊,與別不同,然而最終卻驚覺原來自己並非那麼桀驁不馴,與同「路」人只是相當的膠著於生活現狀而無法前行,是對當時美國社會民眾精神失落一面的如實反映。
因此縱然再由里安納度與琦溫斯莉合作演出,《浮生路》的踏實與世故說明了勢不會走《鐵達尼號》「You jump,I jump」路線,想看輕鬆浪漫愛情的觀眾應另作他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