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路地觀察•電視電影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25]     我要評論

湯禎兆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視電影展,分展推出ICAC及CID系列,今次焦點人物是許鞍華及嚴浩,上一次則是譚家明。雖然焦點都在香港成名導演身上,但也不得不叫人想起執法機關與傳媒的微妙關係。

 一直以來,無論是無線還是港台,即商業營運或是官方主導的電視台,都會向這兩大執法機關「取經」。前者採集了素材後,發揮的自由度感覺上會較高,因為始終屬互相利用的關係;後者則受制於同屬官方機構,好像無形中有義務去宣揚其正面的形象。

 上星期在資料館觀賞《殺女案》及《阿詩》後,許鞍華和嚴浩在座談會的對談中,許導演也坦言:當時《殺女案》一集所參考的真實案件,其實當時犯人還未獲法庭審判,所以ICAC反對許導演以該案作為藍本。但她則義無反顧,寧願要押後播放,也堅持要拍攝由該案件改編而成的故事。廉署的相關人員最終也無可奈何。由此也反映出當時電視台和執法機關彼此拉鋸的關係——結果那集於一年後才能播出,而許鞍華也可謂「求仁得仁」吧。

 由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這類劇集不僅起了宣傳作用,同時也滿足了市民對以上工作的好奇心。警匪案的緊張刺激,貪污案的真實面貌(當時很多人對廉政公署存有極大偏見,到八十年代末,「澄清」的主題才開始與時代脫節)。自九十年代起,記憶所及,電視推出更多公僕劇,既有消防員的、亦有懲教署的。無線依然以徒具其形為尚,港台就越來越忠厚,還有半紀錄片半劇情片的形式繼續得以發揮。近來無線又推出《學警狙擊》,當然是在不斷「食老本」。這兩三年來,無線已至少有五齣以學警為題的劇集。時至今天,宣傳意味沒有了,而真實程度還剩下多少?橫跨差不多四十年,大家若想看看這類劇集的變化,可以上ICAC的網頁,難得的是他們把由七十年代開始的片集都放上網呢!

相關新聞
百家廊•韓國人的兩種形象 (2009-02-25) (圖)
生活語絲•香港人「旅港」? (2009-02-25)
思旋天地•再見低價? (2009-02-25)
娛視觀 •商台最重要的節目 (2009-02-25)
翠袖乾坤•鹹豬手事件是面照妖鏡 (2009-02-25)
琴台客聚•愛荷華那位勇敢的女士 (2009-02-25)
路地觀察•電視電影展 (2009-02-25)
百家廊•動物本性 何時進化? (2009-02-24) (圖)
杜亦有道•人生如戲 (2009-02-24)
思旋天地•人逢喜事 (2009-02-24)
海闊天空 •選陳水扁送阿珍 (2009-02-24)
琴台客聚•湖州的毛筆故事 (2009-02-24)
翠袖乾坤•美麗島車站 (2009-02-24)
一家之言•財爺的嘉應子 (2009-02-24)
百家廊•三重危機下,農民的困境與出路 (2009-02-23) (圖)
生活語絲•○八年八位名人 (2009-02-23)
思旋天地•信心十足 (2009-02-23)
一網打盡•危中有機 (2009-02-23)
琴台客聚•功蓋三分國 (2009-02-23)
翠袖乾坤•幼兒學畫毋須太早從師 (2009-02-2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