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功蓋三分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23]     我要評論

潘國森

 詩聖杜甫對諸葛亮推崇備致,有一首《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首句肯定諸葛亮的功業蓋過漢末三國時代所有人,二三句略提「八陣圖」的故事,最後一句指出未能勸止劉備傾全國之力攻吳為關羽復仇,結果戰敗而元氣大傷,是漢室無法復興的關鍵,亦為諸葛亮的「遺恨」。

 諸葛亮的功高,主要在劉備死後,以一人繫蜀漢安危。劉備在生之日,雖曾說與諸葛亮「如魚得水」,其實絕對沒有如《三國演義》所講那樣完全言聽計從。赤壁之戰以後,劉備才給諸葛亮當「軍師中郎將」,負責管理新收的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入益州謀奪劉璋的地盤也只帶「鳳雛先生」龐統而留下「臥龍先生」諸葛亮鎮守後方大本營,足以證明兩人是不同類型的人材。後來劉備取得益州地盤,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小說家發揮創作力,塑造出小說中的「軍師」形象。諸葛亮在中國民間傳統文化成為智慧的象徵,在整部《三國演義》之中,處處凸顯他凡事都能夠預計事態的發展。小時候讀《三國演義》到諸葛亮慨嘆法正早死,否則有機會可以制止劉備東征伐吳,即使不能勸服劉備,有法正隨軍亦不致慘敗在吳將陸遜手上。這番描述實在有點怪,證明劉備在大事有自己的主張,不見得會聽諸葛亮的諫言,但在小時候當然不明白當中微妙的關鍵。後來多接觸史料,才知道劉備能夠在漢中爭奪戰打敗曹操,隨軍的參謀其實是法正而不是諸葛亮,只不過小說家將法正的軍功轉到諸葛亮名下。劉備入益州和東征伐吳都不帶諸葛「軍師」在身邊出謀獻策,那麼諸葛亮在劉備陣營的作用顯然就不是「參謀部」而是「後勤部」了。到了劉備戰敗憂憤而死,將舉國託孤給丞相,諸葛亮才真正獨當一面,事無大小都是取決於一人,等於做一個實權在手的「代皇帝」。

 念中學時讀過諸葛亮的《出師表》,前人認為讀《出師表》而不下淚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下淚者不孝。記憶中當年沒有哪一位同窗會因為讀了《出師表》而下淚,其他學校的學生諒亦如此,不知這算不算是香港「殖民地式奴化教育」生效?

 諸葛亮的功高,除了輔佐弱主劉禪,將蜀漢管理得井井有條之外,還有以弱擊強,出師北伐,力圖復興漢室,在他有生之年,對曹魏造成很大威脅。只可惜他臨陣的韜略不及龐統、法正,偏偏兩人都早死,唯有一身兼數職。錯用馬謖令到第一次北伐失利,可以說是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算。如果他真的如小說所講那樣算無遺策,就不會有街亭之失。諸葛亮死後,蜀漢仍然有一段長時期安定,才是他的最大功績。知人善用,培養出良好政風和穩定的人事制度等等,都是令到蜀漢以庸主劉禪在位仍能長治久安的條件。到了劉禪晚年開始耽於逸樂,諸葛亮生前選用的人材相繼凋零,蜀漢才走上覆亡之道。

 諸葛亮功蓋三分國,遠勝周瑜就在於此,其功不在武功而在文治。

相關新聞
百家廊•三重危機下,農民的困境與出路 (2009-02-23) (圖)
生活語絲•○八年八位名人 (2009-02-23)
思旋天地•信心十足 (2009-02-23)
一網打盡•危中有機 (2009-02-23)
琴台客聚•功蓋三分國 (2009-02-23)
翠袖乾坤•幼兒學畫毋須太早從師 (2009-02-23)
太極人生•呼吸的節奏 (2009-02-23)
百家廊•曾經羨知青 (2009-02-22) (圖)
杜亦有道•值得同情 (2009-02-22)
隨想國•戴假錶 (2009-02-22)
師人物語•作文滿分 (2009-02-22)
琴台客聚•新派武俠的「風塵三俠」 (2009-02-22) (圖)
翠袖乾坤•鏡頭下的文學 (2009-02-22)
醫情識趣•情緒食物 (2009-02-22)
百家廊•日本便利店 (2009-02-21) (圖)
生活語絲•上海建迪士尼 (2009-02-21)
隨想國•冒牌暢銷書 (2009-02-21)
海闊天空•美國押後數碼電視廣播 (2009-02-21)
琴台客聚•用錯成語了! (2009-02-21) (圖)
翠袖乾坤•鄧麗君的「新生」 (2009-02-2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