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平魯區委書記郭健(左一)和區長李俊(左二)在煤礦視察。 計崢嶸 攝
——數量變少 產量變多 安全變好
本報駐山西記者 張玉蘭 特約記者 王樹盛、范磊
近年來,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委、區政府以科學發展觀重新審視地方煤礦的發展,把保障本質安全放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首位,全區地方煤礦廢除傳統炮採方式,實行現代化綜採改造,走出了一條從單純依靠調整生產關係抓安全,到依靠生產力進步實現煤礦生產本質安全,促進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全國產煤大區
平魯區地處山西北部,境內資源豐富,尤以煤炭聞名。全區煤田面積336平方公里,探明儲量137億噸,我國第一個特大型煤炭生產企業——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就在境內。連同地方煤礦,每年從平魯輸出的優質動力煤高達1億噸。獨特的資源優勢和豐富的煤炭稟賦,成就了平魯成為全國產煤大區。
安全事故重創形象
改革開放以來,在「有水快流」思想指導下,平魯的煤礦如雨後春筍,到2000年前,全區煤礦總數達到145座,大多產能在15萬噸以下。由於當地煤礦「小、多、散、亂」,存在生產方式落後、安全投入不足、從業人員素質低下、改革創新意識不強等問題,蒙受著安全生產事故帶來的嚴重創傷和振蕩,影響到當地的經濟發展、財政收入和地方整體形象。在背負著巨大的執政壓力下,圍繞煤炭產業發展,該區實施過以「明晰產權」為主的管理體制改革,也在完善監管體系上做了不少文章,但安全事故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安全生產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面對現實,新一屆平魯區區委、區政府痛定思痛,深刻反思,逐步認識到煤礦安全的軟肋並非生產關係而是生產力,資源型縣區要想安全發展,就必須對現行的生產方式進行改革,走機械化升級改造之路,才是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取消「炮採」保安全
圍繞地方煤礦本質安全和可持續發展,2006年以來,平魯區按照「整合重組,控制總量;升級改造,擴大產能;提升水平,保障安全」的思路,在堅決取消「炮採」的基礎上,把機械化採煤升級改造作為煤礦開採的准入條件,採取「典型引路,樣板帶動,分級分段,梯次推進」的辦法,對全區煤炭資源進行了全方位優化重組,全面提升產業集中度和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生產力水平。
平魯區首先以規模大、競爭力強的企業為龍頭,整合周邊小礦,組建大型煤炭企業集團。近年來先後關閉資源浪費嚴重、生產能力弱小、採掘工藝落後、安全沒有保障的小煤礦93座,煤礦總數由145座縮減為48座。增強了企業升級改造和抵禦風險的能力,為實現規模化經營和機械化生產奠定了基礎。今年,該區還將啟動新一輪煤礦整合重組工作,未核准升級改造被關停的礦井要與國家大型煤炭企業集團或地方綜採礦井整合,全區煤礦總數控制在30座左右。
在完成煤礦佈局調整後,平魯對煤礦進行了擴能改造。經省煤炭工業局核准改造120萬噸礦井兩座,90萬噸礦井10座,60萬噸以上的礦井24座,核定生產能力2610萬噸。目前已全部完成手續審批,正在分期建設中。
逾20億推行「綜採」
與此同時,該區累計投資20多個億,對保留的煤礦全面推行以綜採為主的採煤方法改革,大力引進煤炭領域最前沿的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全面改善井下安全基礎條件和安全科技裝備水平。目前,已有9座煤礦實現綜合機械化開採。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為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平魯區委、區政府今年將堅持「整合重組,升級改造,提升水平,保障安全」的產業發展政策,繼續堅決取消炮採,強力推進綜採礦井建設,凡上級未批准機械化升級改造的礦井一律關停,在穩定已建成9座綜採礦井正常生產的基礎上,重點搞好二鋪一礦、西家寨、陶卜窪、東易、歇馬關等8座礦井的機械化採煤升級改造。引進煤炭領域最前沿的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全面改善安全基礎條件和科技裝備水平的基礎上,加快各個環節的改造建設,著力改善煤礦地面環境,改變煤礦髒亂差形象。啟動建設魯興、紫晨能源集團兩個萬噸級鐵路運煤專線項目,帶動當地煤炭銷售,解決金融危機下煤炭有價無市的被動局面。
此外,平魯區還累計投資2000多萬元,在所有煤礦裝備了礦井檢測系統,實現了電子探頭、瓦斯檢測到工作面,隨時掌握井下生產狀態、氣體變化和人員分佈等情況,提高礦井抗災防災能力。目前,以建設標準化礦井、現代化礦井和文明礦井為目標的新一輪科技興企戰略正在全區鋪開。
回採率30%提到逾75%
通過改革,平魯地方煤礦徹底告別了「炮採」的歷史,煤炭產業從本質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僅沒有因煤礦的減少降低產量,相反由於機械化綜採,資源回採率由原來的30%左右提高到75%以上。2008年,全區煤炭產量達到1057.77萬噸,財政總收入突破10億元,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得到了長足發展。同時也標誌著地方煤礦安全、和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