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毛利劇減 訂單急跌 外銷產業危機現
本報上海新聞中心記者 朱姝哲
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長三角台企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停工裁員不斷。佔台商在滬投資總額60%的電子製造業,毛利潤從過去的15%至40%直降到目前的5%左右。據一家在滬的台灣會計事務所數據顯示,其在長三角的外銷製造業客戶出現虧損的高達95%,而這一影響還在不斷擴大。部分上海台商稱,07年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降以及勞工成本上升是「內憂」,08年遇到金融危機、出口大幅下滑是「外患」,在「內憂外患」雙重夾擊下,尋求與內地企業的合作,以及打開內銷市場成為其產業轉型和升級的新契機。
種種跡象顯示,金融風暴對台企的影響開始往產業上游擴散,由從以生產電子終端產品為主的珠三角影響到生產IT零部件為主的長三角。上海德安會計事務所最近正在做十幾個台企註銷清算的案子,據會計師林睦堂表示,這些倒閉的台企多為製造業。而在其長三角800多家台企客戶中,超過九成的外銷製造業出現虧損,另有九成的外銷製造業效益下滑。「在台商聚集的上海閔行區,倒閉的台灣中小企業可能有幾十家。」
出口型台企佔達八成
浦東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台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盛九元介紹,台商在大陸的投資86%集中在沿海地區,80%為出口導向型企業。從上海來說,電子製造業佔台商投資的大半壁江山,達到60%。但目前電子產業毛利潤從過去的15%至40%直降到5%左右,實際意味著虧損。「雖然長三角台企受風暴影響比珠三角晚,但受到需求彈性的影響,周期可能會更長。」
據悉,今年1月台灣筆記本代工至少減了三成的出貨量。生產基地位於上海松江的全球最大筆記本電腦製造商廣達集團去年出貨量為3,650萬台,比預期4,000萬台少350萬台,而今年公司原預估增長15%以上,但是由於其重要客戶蘋果(Apple)、戴爾(Dell)及東芝(Toshiba)的傳統NB(芯片)市佔率下滑嚴重,料全年業績堪憂。
高科技產業成重災區
而台灣芯片、面板等高科技產業同樣遭受重創。中芯國際去年第四季度的營收為2.7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虧損擴大至1.25億美元。台灣奇美電子同期虧損314億元新台幣,創下面板史上單季最大虧損紀錄。
離上海不遠,原因台企聚集而興旺的昆山張浦鎮近來顯得有些冷清。該鎮一家台灣印刷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楊生坦承,其公司做筆記本電腦標籤業務,近來訂單急劇下滑。最近公司大幅裁員,員工從原來的300多人降到了200人,並減薪10%及一周只允許工作4天。昆山的台資企業處境日艱,「就連台灣鴻海集團在昆山設立的富士康科技都要裁減5,000人,更不用說是一些中小電子加工企業了,據說已有三十多家台資企業從昆山撤離。」楊生表示。
倒閉裁員潮持續不斷
從事電子元器件生產和銷售的唐威光電(昆山)有限公司更是收縮戰線,準備全面退守台灣,繼去年年底昆山的公司撤離之後,在上海、無錫的公司也將陸續撤離。
「最近長三角台商破產、裁員等案例時有發生,有大型台灣廣告公司在上海一下子裁掉750多人。」上海興浦律師事務所邱慶輝總經理告訴記者,「不過大部分公司是『經濟性裁員』,是實在堅持不下去。訂單接不到,原有的生產規模只好『縮水』」。
工廠內遷省營運成本
上海台商受到的壓力與日俱增,許多企業已開始向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更為低廉的北部和內陸遷移。據盛九元介紹,滬上有部分勞動密集型、簡單加工型的企業已遷往山東渤海灣等北部地區,少部分移去內陸。
龍鳳食品在去年第三季度已將原先在上海閔行區的工廠遷往土地成本更低的浙江嘉善;台尚食品則將工廠遷往蘇北,不過管理總部還留在上海。而部分大型電子業廠商由於資本沉澱厲害、遷走困難而沒有大量外移。「還有一些企業選擇『回台投資』,不過這個比例微乎其微,在大陸7萬多家台企中僅有360家,大部分企業還是靠內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來抵禦危機。」盛九元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