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大機械工程學系教授顏慶雲正致力於對生物組織的納米材料作研究,了解其物理及機械性特質。
【本報訊】所謂納米,其實是一種長度單位,1納米比細菌的長度還要小,肉眼根本無法看到。2009年裘槎基金會傑出科研者獎其中一位獲獎人、港大機械工程學系教授顏慶雲便是一位對納米材料機械性研究方面的專家。顏慶雲說,「當物質在納米狀態下就會變得非常活性,任何奇怪的機械性現象都能發生,我正是針對這些現象作研究。」
顏慶雲在實驗室內研究的材料非常廣泛,包括鋁、合金、塑膠及氧化物等。他指,這些「迷你」物件的闊度有時僅是髮絲的1/100或1/1000,再加上微型狀態下的它們物理特徵及運動規律都與體積大時完全不同,故必須掌握了這些極細材料的物理特性,才可以設計出更具強度及彈性的物品。他說,「超細零件獲普及應用後,手提電話便可容納更多零件,加入更多功能,提升性能。」
人體潮濕環境添研究變數
目前顏慶雲正致力對生物的納米材料作研究,包括人體的骨質、眼角膜及牙齒等材料。他解釋指,除物質本身特性外,人體內的潮濕的環境也改變了物質的機械性活動,令研究增添不少變數。他早前便開發了一個創新的速率突變方法,用於量度柔軟材料,相信可對研究提供協助。他指生物組織的機械性能的研究能若繼續發展,便可應用於醫療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