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融合今古,匯通南北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3-3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廣韻》

──探索「詩韻改革」之路

周錫韋复

一、從「散文」到「韻文」

 古典藝術與原始藝術的顯著區別之一,是它謹嚴的規則性;反映在詩歌上,便是講求格律。

 現有資料證明,從西周起,中國詩歌開始由原始詩歌發展到古典詩的階段,出現各種格律因素,如:押韻、韻腳區分聲調以及章句複疊、句式整齊等。由此可知,在西周以前,人們的智力發展似還未達至懂得欣賞和創製較高層次的「聲韻複疊」那類美感形式的時候。因此,認為韻文出現早於散文,有韻的詩在史前時代即已產生的說法,實在缺乏根據,只是想當然的臆測而已。

二、從《切韻》到《廣韻》

 自「押韻」的藝術形式普遍盛行後,在一段長時期內,人們都是「我手寫我口」,自由地抒述情志,並沒有什麼「韻書」作統一的標準。直到三國魏晉時代,才始見韻書的出現。有案可查的,最早是魏.李登編撰的《聲類》和晉.呂靜的《韻集》,以後由各家陸續撰成的不下十數種之多,但由於審音定韻的標準各不相同,又沒有兼顧南北,所以並無什麼權威性。直到隋代陸法言著《切韻》(601至602年),在早年與蕭該、顏之推等八位學者共「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基礎上,「取諸家音韻、古今字書」,斟酌取捨,而成為集大成之作。唐代孫愐據之編成《唐韻》。由於「唐人盛行詩賦,韻書當家置一部,故陸、孫之韻,當時寫本當以萬計」(王國維《書蔣氏藏唐寫本唐韻後》),流通甚廣,影響甚大,儼然成了文士寫作用韻的標準。至宋代,更由皇帝正式下詔,以陳彭年等牽頭,用《切韻》為祖本,編成《大宋重修廣韻》(1008年),簡稱《廣韻》(即增廣《切韻》之意),成為此後科舉考試必遵的「官韻」。自《廣韻》風行,以前各種便逐漸散佚了。

 由那時到今天又經歷了上千年,漢語語音已發生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北方)。但由於傳統的影響,今人寫詩詞,一般仍以源於《廣韻》的《平水韻》為標準,與實際語音(尤其是普通話)自然發生許多扞格,所以近二十年來,要求推出體現現代語音的「新編詩韻」的呼聲日益強烈。這要求是合理的,但如何編法,則持論不一,效果亦各異。正如張志斌在《太和正韻.前言》所說:「到目前為止,從《詩韻新編》到《新編詩韻詞韻》等韻書出版了不下十數種,由於未能充分關顧歷史、現實以及南北方音的不同,因而,都難以得到公認,未能贏得詩人們的普遍認可與遵從。」這確是事實。

 那麼,該如何是好?我認為,《切韻》一系韻書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充分注意。

 可以肯定,隋唐時代的方音分歧絕對不少於今天,而只會更多更甚。且看陸法言如何處理:

 古今聲調既自有別,諸家取捨亦復不同。吳楚則時傷輕淺,燕趙則多涉重濁,秦隴則去聲為入,梁益則平聲似去,……欲廣文路,自可清濁皆通;若賞知音,即須輕重有異。呂靜《韻集》、夏侯詠《韻略》、陽休之《韻略》、李季節《音譜》、杜台卿《韻略》等,各有乖互。江東取韻,與江北復殊。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削疏緩。蕭外史(按即蕭該)、顏國子(按即顏之推)多所決定。魏著作(按,指魏淵)謂法言曰:「向來論難疑處悉盡,何不隨口記之?我輩數人,定則定矣。」……遂取諸家音韻,古今字書,以前記者定之為《切韻》五卷。(《切韻.序》)

 可見《切韻》此書是綜合考慮了語音古今流變和南北歧異的多種因素,經折衷調協,斟酌取捨而成,而非僅以一時一地(比如當時的首都長安、洛陽或南朝的首都金陵)之方言標準去決定。但由此卻獲得廣泛的認同和接受,影響延續了過千年之久。這歷史的經驗實在值得注意。

三、匯通南北古今的嘗試

 返觀我們面臨的情況。今時今日,若繼續以《平水韻》作金科玉律規範詩詞創作,勢必令許多北方人感到格格不入,而且也會使部分作品徒具「押韻」之名而無押韻之實,有違「重複再現」的審美法則,大大削弱其音樂性(今天香港每年舉辦的詩詞創作比賽仍一以《平水韻》為標準);但是,若捨此它求,純以普通話作標準,又會破壞傳統格律,更令由傳承千載、享譽世界的優美的唐詩宋詞所構築的美學典範變得支離破碎,甚至蕩然無存。所以,除非你不想保持、延續詩詞的生命,打算另起爐灶,發展另一種詩歌體式(那也是無可厚非的藝術探索),否則,就只能走「糅合古今,匯通南北」的「詩韻改革」的道路,令有輝煌傳統的中華詩詞得以延續發展,在新時代中,繼續綻放燦然不凋、香溢四海的文藝之花。

 今天,詩人張志斌默默耕耘,獨自花二十多年的功夫,編撰成《太和正韻》,走的正是這樣一條道路:

 《太和正韻》作為一部新的音韻工具書,是以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普通話為基礎,兼顧國、粵語音韻的統一結合,做到南北通用。(《太和正韻.前言》)

 其理念與致力的方向實完全正確。因為普通話 (國語)作為今天的全民通語,反映的主要是北方的語音,而粵語作為歷史悠久且至今仍方興未艾的一種強勢方言,一定程度可以代表南方的語音,加上粵語還有另一特點──它和《廣韻》的音系最為接近,正可以作溝通古今的橋樑(清.陳澧《東塾集.廣州音說》云:「廣中人聲音之所以善者,蓋千餘年來中原之人徙居廣中,今之廣音實隋唐時中原之音,故以隋唐韻書切語核之而密合如此也」)。所以,以國、粵語為基礎,去編一部新的音韻工具書,應該正是可滿足今天時代需要、能妥善處理「南北是非、古今通塞」問題的「天作之合」!

 要是今後的現代韻文創作,無論用北方話還是南方方言去唸,都同樣「順口」的話,那豈不是為國人樂見的皆大歡喜的事?這種探索可謂「順乎天而應乎人」,相信定會獲得成功。(普通話作為民族共同語,在全國已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但它與一些方言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仍會並存,又是不爭的事實。因應語言發展的這種狀況,尤其是中國韻文寫作與歷史傳統的深厚淵源,在進行「詩韻改革」時,就不能只作單方面的考慮。以往多種的新編詩韻未獲認同,主要原因便是失察於此。)

 我希望,以「糅合古今,匯通南北」為宗旨的《太和正韻》的問世(注1),可以為爭論已久尚行之維艱的當代「詩韻改革」這一浩大工程,啟示出正確的方向,開闢一條通向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

 注1:《太和正韻》(張志斌著)已於去年十月由世界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相關新聞
百家廊:融合今古,匯通南北 (2009-03-31) (圖)
琴台客聚:幽默李白 (2009-03-31)
翠袖乾坤:檀香皂 (2009-03-31)
一家之言:座頭鯨與熱鹿 (2009-03-31)
生活語絲:「可樂」入口的故事 (2009-03-31)
思旋天地:勞動節 (2009-03-31)
海闊天空:美國婦女首次當家 (2009-03-31)
百家廊:學校不是監獄 (2009-03-30) (圖)
琴台客聚:男女生的差異 (2009-03-30)
翠袖乾坤:最衰者生存 (2009-03-30)
太極人生:形神共養 (2009-03-30)
杜亦有道:清純永遠 (2009-03-30)
思旋天地:心暖.經濟暖 (2009-03-30)
一網打盡:特權分子 (2009-03-30)
百家廊:韓國的櫻花 (2009-03-29) (圖)
琴台客聚:「吞雲吐霧」史 (2009-03-29) (圖)
翠袖乾坤:周潤發試身室 (2009-03-29)
醫情識趣:內觀減壓 (2009-03-29)
隨想國:柱 (2009-03-29)
師人物語:家長除三電 (2009-03-2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