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梁小島 攝:黃納禧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06年的電影《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雖然是部改編劇,仍讓香港的原創劇本在荷里活風光了一把;2008年的全球票房梟雄《蝙蝠俠:黑暗之神》,興師動眾跑來中環取景,說奇觀也好,罵片面也罷,但中環之夜的驚鴻一瞥令觀眾難忘。香港與荷里活,對上了。
這一次,本地唯一一間大型電腦動畫製作公司意馬國際(IMAGI),想來個更大的,直接挑戰荷里活的動畫王國:一部總投資6500萬美元,取材自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的電腦動畫電影《阿童木》(Astro Boy),目標市場直指美國。負責「搶灘」行動的,是從荷里活回流香港1年多的意馬動畫部副總裁張漢寧。今年三十七歲的他,曾在美國夢工場(Dreamworks)服務12年,更與同為香港人的電腦動畫師許誠毅掀起了《史力加》的熱潮,位至藝術總監。
「荷里活很講關係和經驗,你成功一次,他們會覺得你永遠都成功。」所以,《阿童木》是一塊敲門磚。
「做得好,可以建立IMAGE甚至香港在荷里活的聲譽,這也是我決定回來幫番自己人的原因。」張漢寧對記者說。
拒絕彼思邀請
意馬總部在香港,洛杉磯設有工作室。這次《阿童木》的導演、編劇以及配音演員全部聘請美國人操刀,香港負責所有的電腦繪製。萬里之遙,導演與創作團體的溝通,是張漢寧的主要任務。
「我在美國這麼多年,最重要的經驗是懂得如何與荷里活那一班人溝通與合作。他們做動畫已經有一套方式,比如你每日給他們看多少東西,他們會有甚麼反應給你,我全都知道。包括公司團隊架構,我來了以後對整個都做了改動,比較似美國的模式。他們有他們的好處,這樣改也方便管理。」
張漢寧曾服務的公司PDI(Pacific Data Images)創立於上世紀80年代,是美國電腦動畫製作的先鋒,1995年被夢工場收購。但張漢寧1994年進入PDI才22歲,剛剛拿到電腦動畫碩士學位,並未預知自己與荷里活的緣分,甚至拒絕了另一間電腦動畫公司彼思(Pixar)的邀請,後者則因成功製作多部3D動畫電影如《反斗奇兵》、《超人特攻隊》等而紅透半邊天。
「其實我最先想進Pixar,也參加了面試,但後來選了PDI,可能覺得他們人比較少吧,當時才80多人。不進彼思,我也從未後悔。」
張漢寧進入荷里活的第一部電腦動畫電影是《蟻哥正傳》(Antz,1998),那時許誠毅已是動畫總監,而他只是一名普通電腦動畫師。三年後因為《史力加》,他升至動畫指導。2004年推出《史力加2》,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動畫提名,他已成為許誠毅的戰友,榮升動畫總監。當許誠毅做了《史力加3》的聯合導演之一,而被外界稱為「史力加之父」時,負責該劇所有動畫部分,同時作為許誠毅多年的老友,張漢寧卻有自己的想法。
夢工場造夢
「夢工場一般都有2個導演,幾個製片人,架構很複雜。他(許誠毅)走的路線其實已經不是動畫了,因為動畫片導演要顧及很多,製作流程、故事,不會再看動畫本身的細節。而我一直是喜歡做動畫,現在也還沒有到去做導演的階段。」
荷里活的經驗,除了溝通方式,在硬體上還對電腦動畫員有表演的訓練和要求,這影響了張漢寧回港後的管理方式。
「Dreamworks會提供表演課程,通過培訓,你會明白一個好的表演不僅僅是扮一個角色這麼簡單,而是要『成為』這個角色,了解這個角色的一切,這樣才能接近動畫角色的行為。」
角色需要觀察入微,一個眉頭一個嘴角的變動,都會影響動畫的可信度。
「這一代的電腦動畫員和以前有些不同,能否是一個好演員,能否令動畫人物做出戲,反而重要過讀了多少書,有沒有繪畫功底。當然軟體編寫、特技製作除外。」
所以,有做7-11的銷售員前來IMAGI應聘,張漢寧也要,「只要他對動畫有興趣,電腦技術方面,我們可以從頭教起。公司目前很多supervisor,都是這樣被發掘天分的。」
世界要自己搏
張漢寧的電腦動畫之路也有坎坷。他的大學教育在美國完成,本科唸電腦編程,「我平時喜歡電腦做圖,有一位先生見到我的作品,便建議我繼續深造。」當時電腦動畫還是個新興事物,連學校都很保守。張漢寧畢業後申請電腦動畫碩士,校方拒絕接收。
「可能因為我用電腦畫得太真,他們懷疑是影印品。我一聽學校不收,心想,不會吧?申請的對手不至於那麼厲害吧?就立刻帶上刻好的光碟和檔案,開著車直奔學校。」最終如願以償。「世界有時要自己搏,我的性格也是這樣,會push自己。」
意馬現在的員工,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五六歲,全部來自本地IVE或其他大學,有的甚至中學剛畢業。張漢寧剛來的時候,猶如看到了十幾年前的自己。
「不過他們的起步比我那個時候好了很多,又非常肯學。香港也是近幾年才開始動畫專業,但學校培養的是全才,我們需要的是專才,要經過公司再培訓。」就算是工作時間,公司也要控制好。意馬員工基本上朝九晚六,和美國公司無異。「但美國那邊彈性還要大些,因為員工年齡大,自我控制會比較好。」
張漢寧本科畢業時,曾打算回香港進無線電視台設計logo,結果卻在荷里活一待12年,但他每年都要返一次香港,朋友圈也多是香港人。一個偶然機會他看到了《忍者龜》,得知是香港的動畫,甚為驚喜,經過多番考量,他覺得到了返港貢獻的時候了,決定加入意馬國際。「美國的動畫越來越貴,香港成本低,動畫業將來都會轉過來。我自己是先行一步。」
說回《阿童木》,問他是否擔心電影做出來,被人說太荷里活?他一點也不介意,「就是要讓觀眾覺得沒有分別。如果荷里活式的電影做好了,做其他的會比較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