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清明的份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4-0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東方爾

 清明,是人世間最富有哲學色彩的一個節日。每年大約到四月四日至四月六日,在生機勃勃的春風春雨中,我們都能看到一群群男女老少帶著一臉的虔誠和滿懷「飲水思源,慎終追遠」的感情,祭祖上墳、掃墓。

 曾有專家專證說,國人這種每到清明便祭祖,便掃墓的習俗當是起源於遠古先民們的祖先崇拜情結,此後,經儒家哲學中孝道意識的濡染終致於滲入中華民族的精神骨髓中,並成為十幾億中國人最傳統的傳統之一。

 因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個地球上只要有華人居住的地方,每到清明節都會有燎燒的煙火伴隨著鞭炮聲響起。

傳統在骨頭裡的節日

 清明,是一個傳統到現代人骨頭裡去的節日,儘管社會已經步入到最為變幻莫測最為開放的時代,但它的每一次到來仍然能讓全體生活在這個日子中的人,感受到它無邊魅力和萬千氣象。「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據說,從遠古的時候起,便有了在清明節這一天「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墳」的習慣。而到了唐代,清明上墳便成了法定之日,「寒食(清明)上墓,禮往無文,近代相沿,寖以成俗,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為五禮,永為常式。」《舊唐書》百姓的生活中不能沒有清明,這道理就如一個入土的人不能沒有花圈一樣。對於百姓們來說,活得有錢沒錢也許不怎麼要緊,活得痛快不痛快也許並不十分重要,但,在他們的生活中,有一些一直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一直能在一個準確的時間裡準確地喚醒他們深積在靈魂深處的某一種記憶,某一種需要的東西,卻是不容忽視和遺忘的。

 清明,正是這樣傳統的一個節日!

 有人說,人們之所以要在清明出門掃墓,那是因為這個日子恰好是寒去春來、萬物萌生,且對於生者和死者都是一個同樣值得慶賀的日子。而做為生者更是有責任也有義務應當把這個「生機勃發」的信息告訴死者,讓他們在另外一個世界裡,憑添一份快樂與喜悅。

 古語道「清明者,謂物生清淨明潔」,農諺又說「清明前後,點瓜種豆」。很顯然,清明在人間從來就有二層意思,一層意思是為節日,另一層意思卻是節氣。而就如前文所敘的那清明做為節日的意義,時至如今早已化成流動在現代人血脈中的親情,又變成清明的淚水、花圈、松枝、灑水、培土的這樣的細節。做為節氣,我們也在收穫了插柳、植樹等傳統美德的同時收穫了踏青郊外遊、放風箏、蕩鞦韆等美麗的快樂。

事死如生 慎終追遠

 每年將到清明節,或在清明節的日子裡,我都在思考著同樣一個問題:我們的祖先為什麼會選擇在這樣一個剛送走萬木凋零的寒冬,剛迎來風和日麗、鶯飛草長,柳綠桃紅,生機勃勃的春天的時候,來祭拜死去的人呢?

 由此,我私下揣想,祖先或許只是想借春天的生機,春天的萌動,春天的繁華給死者的生的希望、生的快樂、生的享受,才選在清明這一天掃墓祭祖的吧?

 實際上,不管我的揣測是否正確,清明都是人世間最富有哲學色彩的一個節日。每年大約到四月四日至四月六日,在生機勃勃的春風春雨中,我們都能看到一群群男女老少帶著一臉的虔誠和滿懷「飲水思源,慎終追遠」的感情,祭祖上墳、掃墓。

 清明正是這樣一個重要的把人從浮躁淺薄的生活表面上剔除出來的節日。一個人或一家人對著身處另外一個世界的親人或朋友或斟上一杯酒,或祭上一雙燭,或燃上一炷香。

 然後想:

 親人那些熟悉的笑容,親人那些熟悉的一舉一動,親人那些最愛講的話,最愛吃的東西……

 誰都知道,在這人與人擠得比畢業照上的人還要擠的世界上,很遺憾的,無論是誰都只能活一次。而對於每一個國人來說,「事死如生」一直都是致使自己平靜地活在一種自我的尊嚴中的力量。國人對待生的世界與死的世界是一視同仁的,死者與生者在國人的心中所具有的重量從來不因「生」和「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們都只是活著的死者」,這話兒說起來冷酷得讓人覺得恐怖。可是,活在這世上的哪一個人不是從出娘胎的那一瞬間開始,便畢生守望著不可知的未來呢?

 我們都是凡人,我們都得用仰視幸福、歡樂、財富、地位的姿勢活在自己的努力和痛苦中。我們不僅需要在清明這樣的節日裡將自己對死者的追悼變成「紙灰飛作白蝴蝶,舊血染成紅杜鵑」,而且我們還渴望著能在清明這樣的日子體會到事死如生的另一種重量,這種重量是一種對「生」時種種掙扎,種種痛苦的包容,亦是一種對「生」的深刻領悟。

 事死如生,使我們對死不再恐懼,不再痛苦。

 事死如生,使我們對生不再輕言放棄,使我們活得不再浮躁和淺薄。

 人生能得幾清明!

 在這個小小的地球上,每天都有人死去,又有人生出來,而每一個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大睜著眼睛看「生」的地球,閉上眼睛感覺「死」的世界的。特別是進入21世紀後,當人們在日趨緊張的競爭中不得不活得越來越浮躁,越來越緊張,越來越平面化的時候,在我們的生活中,傳統所留下的那些個節日和那些個習慣便顯得格外的重要起來。

 清明是來者與去者相聚的日子,更是生者與死者的重會時光。人生百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誰能講得清楚在這一天裡會有多少人與人的目光,多少別緒?多少離愁?多少思念?多少哀思?多少春情?多少生命與生命的輪迴在衝撞?在交匯?在纏綿呢?

多少思念 迴轉衝擊

 「清明時節桃李笑,野田荒蕪自生愁……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通。」去者已去了他們該去的地方,來者正走在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可人生在世,又有幾個人能從那「共一通」中悟出人生的本來和人生的意義呢?

 所以,每到清明我都會收束起平日裡一直喧囂著的精神,靜靜地聆聽那些空曠的天空下歌著、泣著的聲音。

 民族、血脈、故鄉、祖先、親人、朋友、愛情、感情、親情、離愁、豪氣一下子都會在這種堅忍中甦醒過來。

 於是,漂泊在異國他鄉的人,每次又見清明,那思鄉回歸的心情總是格外濃烈。

 於是,仍然活在世上的每一個人,每到清明,總能聽見千里萬里之外,無明之中有一種重量破空而來,撞擊靈魂。

 清明,是一個平常在人間裡的不平常的日子,它的平常在於它與其他日子一樣,只有二十四個小時,一天只能看見一次日昇日落,它的不平常又在於蘇東坡的那句詩「人生能得幾清明?」

相關新聞
百家廊•清明的份量 (2009-04-03) (圖)
杜亦有道•美貌的定義 (2009-04-03)
扶林晚風•西北宗山水畫風 (2009-04-03)
一網打盡•花花義工 (2009-04-03)
琴台客聚•古老當時興 達人何其多 (2009-04-03)
翠袖乾坤•星爺,真了不起! (2009-04-03)
寫我遊情•黑色星期五 (2009-04-03)
百家廊•太平洋鐵路上的中國長城 (2009-04-02) (圖)
生活語絲•令人失望的劇集 (2009-04-02)
思旋天地•務實過清明 (2009-04-02)
海闊天空•救亂世從賢不從眾 (2009-04-02)
琴台客聚•張都監招武松作親信 (2009-04-02)
翠袖乾坤•李小龍館 (2009-04-02)
獨家風景•兩代偶像 (2009-04-02)
百家廊:太平洋鐵路上的中國長城 (2009-04-01) (圖)
琴台客聚:要命的春天! (2009-04-01)
翠袖乾坤:《新宿事件》為何放棄大陸市場? (2009-04-01)
路地觀察:脫穎而出靠錄像 (2009-04-01)
思旋天地:經濟實力 (2009-04-01)
娛視觀:師徒關係淡出社會? (2009-04-0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