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莊陳有多年來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曾出任樂施會總幹事。
在訪問前,看過被訪者的資料—他是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又獲頒英帝國服務勳章(即MBE勳章),又做過政府官員、樂施會總幹事等,又曾到倫敦讀碩士……讀者或不會覺得是甚麼一回事,因為很多人都有這突出的資歷,但被訪者可是失明的莊陳有。
很多香港人都認識莊陳有,因為他雖然失明,但一直努力不懈,從沒有放棄,像普通人一樣出外留學、工作等,一點也沒有因失明而被打倒,他更一直參與社會事宜,為失明人士爭取利益。筆者在訪問他過後,真的想和大家說一句,世上真的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香港人一點也不弱
「我一直都覺得香港人好堅強,抗逆力也沒有怎樣變,我其實不怎樣覺得現在的人比以前的人脆弱。我知道很多人都為自己的生活努力,例如我最近『看』新聞時,知道有個少女希望幫補家庭,自己設計cap帽,憑自己的創意努力不懈。另外,在港大的新入學生中,約有25%是來自低收入家庭的,他們都以不同的方法改變自己。」
「我總是認為,樂觀及悲觀的人各佔一半,不會所有人都是悲觀的。我記得有人說過一句:人受著兩個因素影響,就是愛及恐懼。」
莊陳有一面接受訪問時,一面用凸字鍵盤,用電腦收發電郵,繼續處理工作事宜。「人總會有困難,只看你的心境。我就很少用困難,或者應該是挑戰吧。」「我沒有把失明當作我的障礙。」「我不想我因為失明,而上天又會賜其他特長給我。」莊陳有就是這樣,他從來就不會把失明看作甚麼問題,他就是如此正面。
困難從來不是困難
問到他的最大困難,他想了一陣子。「應該是年輕時尋找學校,因為當時失明人的教育及社會服務都不是很足夠,社會對失明人士的接受程度也大不如現在。」莊陳有指自己一直都希望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所以他從失明學校轉到普通學校,之後升上香港大學,畢業後得到英聯邦獎學金到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獲頒資訊系統管理科學碩士。
「到了現在,生活及工作上當然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好像和女兒溝通,又或為失明人士爭取福利等。年輕時總有很多話告訴別人,我就想大家知道,失明不會影響人尋找快樂的機會,也不想放棄。到了現在,我覺得社會不同了,傷殘人士的服務及設施都改善了。我從來都覺得困難不是一個結果,只是一個過程。」
「失明其實沒有大不了,我不去想失去的東西,而是擁有的。我不會想做不到的東西,而是能夠做的東西。我不會氣餒,不會放棄,不是所有事都能立即完成,況且我看不到,但慢慢來,做錯了再做,總有一天會成功。」
很多人都一直很努力
「我認識一個朋友,他是失明人士,父母也是失明,但他仍能從港大的教育學院畢業,最後到一間普通的中學教書。你可以想像到,讀書已是很難,到普通中學做教師就有更多問題,但他都一一克服了,我很有印象。」
「面對壓力時,我會做運動,做運動好像會令身體分泌一些令人積極的物質。我也會看看書,聽聽音樂。況且我會理性地去面對壓力,以未來為目標,有朋友失明,又失戀,更失業,但最後讀了個腳部按摩課程,最後也捱過去。」
「另外,我建議大家要分享困難,幫人就是幫自己的最好方法,支持別人,也支持了自己。看到可以幫助其他人,自己也很開心,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莊陳有指,傳媒常說這個社會有甚麼問題、香港人很脆弱等,太負面,他反而要發出正面一些的信息,他堅強,也希望大家同樣堅強。
因為堅強 所以堅強
在網上看到有人寫下一篇短文,記了他和莊陳有見面的感覺:「在短短30分鐘傾談中,我們談及個人興趣、專長……與他談話後我才發覺,自己對時事的見解原來是那麼膚淺……雖然他失明,但見他很熟練地操作自己的電腦,閱讀電子郵件和走路也不需要他人的協助時,心中覺得我們是多麼的幸運,我們應該好好的向他學習……今次我學會坐言起行,跟隨莊先生去做義工,希望可以幫助別人之餘,又會改變自己。」筆者也大概是這樣子。
「我不知女兒好像我一樣。我認為兩代之間很注意溝通,而子女要自己經歷過,才會真正明白父母,他們要自己判斷及經驗過,才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我也不知女兒會不會以我為榜樣,但她也認為我很堅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