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兩岸「先經後政」的前景分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02]     我要評論

邱震海博士 鳳凰衛視評論員

 大陸方面願意就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率先邁出步子,這是善意的表示;但在目前的兩岸框架下,這顯然還不是兩岸關係長期不可逆轉的根本保證。下一步的問題,似乎更多的還在馬英九方面。馬英九上任後,在內政方面面臨重大壓力,島內意識形態紛爭仍頗為激烈。從時間表上看,在馬英九尚剩的三年任期中,兩岸能否確立一個基本合理的框架,以使在「後馬英九時代」的兩岸關係也不因台灣內部的政黨輪替而陷入逆轉,則已成為迫切的問題。

 就在肆虐全球的北美流感逐漸蔓延之際,台灣參加國際組織問題有了較為重大的突破和進展。日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致函邀請中華台北衛生署派員作為觀察員出席5月18日至27日在日內瓦舉行的第62屆世界衛生大會。這一行動發生在兩岸「陳江會」結束幾天之後,同時也是兩岸未來不但在經濟和人員往來領域,同時也在涉及政治互信的一系列敏感領域開始良性互動的第一步。

允入世衛 善意表示

 眾所周知,台灣國際空間是兩岸互動中的結構性難題之一。馬英九上台後,兩岸就此展開了一系列磋商。對大陸而言,這是逐漸擺脫過去相對比較僵硬、教條的對台策略的第一步;對台灣而言,這不但是返回國際社會,逐漸取得與其地位相適應的尊嚴的第一步,同時也是直接感受來自大陸方面善意和誠意的第一步。

 馬英九上任後,「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成為兩岸開啟良性互動的共識和基礎。在這一共識基礎上,兩岸一年來從兩岸協商、完成三通直到進入經貿合作框架協議的磋商,其進展速度之快、程度之深和幅度之廣超出人們預期和想像。在短短十個月的時間裡,已經舉行了三次「陳江會」,這在民進黨統治時期是極其難以想像的。

 這一經貿和人員領域的往來和紐帶,正在作為機制,逐漸而且日漸深入地嵌入兩岸關係的深層結構。當然,在過去的歲月裡,兩岸關係在經貿和人員往來裡也有較大的發展,但那更多是基於市場本身的推動力,而缺乏兩岸官方在跨政府層面的直接或間接推動,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東亞經濟整合在過去若干年中只是依賴市場的驅動,而缺乏地區跨政府層面的推動。此次「陳江會」簽訂的三項協議,從航空、金融合作到投資,都為兩岸未來的經濟乃至政治整合奠定了十分巧妙的框架。比如兩岸在金融和貨幣方面的協議,有學者認為實際上是為未來兩岸確定包括政治實體在內的更大框架巧妙奠定了基礎。

政治框架 仍有挑戰

 當然,明眼人都知道,兩岸真正的問題不在經濟領域,而在於政治框架和定位;過去若干年民進黨操弄「台獨」意識形態,鑽的就是兩岸缺乏合理定位和框架的空子。但問題是,兩岸的政治框架又涉及到極其複雜的因素,如何展開既需要時間,又需要極高的政治智慧。

 如前所述,到目前為止,包括台灣國際空間和金融和貨幣合作等領域的進展,為未來兩岸在政治領域裡的互動奠定了基礎;但兩岸的政治定位和框架磋商如何展開,卻十分考驗雙方的下一步的智慧。自胡錦濤去年年底提出「兩岸可就國家統一前的特殊階段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討論」,這一問題實際上已經不再是兩岸之間的禁忌話題。今年一月開始,筆者曾多次在《震海聽風錄》節目中組織兩岸學者就這一問題盡興有關討論。從理論上看,這一問題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議題的切入和展開;二是時間表上的壓力。

 從議題的切入來看,政治框架無非是要在一個民族、兩個政治實體和一個國家主權三者之間找到平衡,但這是一個看似容易,但實際操作時又極其複雜而且耗時的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兩岸能否或何時展開有關這一問題的磋商,卻已隨著經貿問題的展開而逐漸浮上水面。從時間表上看,在馬英九尚剩的三年任期中,兩岸能否確立一個基本合理的框架,以使在「後馬英九時代」的兩岸關係也不因台灣內部的政黨輪替而陷入逆轉,則已成為迫切的問題。

 大陸方面願意就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率先邁出步子,這是善意的表示;但在目前的兩岸框架下,這顯然還不是兩岸關係長期不可逆轉的根本保證。四月二十九日,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李維一表示,兩岸之間還存在著一些政治、軍事方面的固有矛盾與分歧,如果不解決,或者解決得不好,有可能成為兩岸關係的瓶頸,甚至阻礙兩岸關係的發展;因此,對於這些難題也不能迴避。重要的是建立互信,為解決問題積累共識、創造條件,這一說法為大陸方面的下一步誠意作了很好的註解。

 下一步的問題,似乎更多的還在馬英九方面。馬英九上任後,在內政方面面臨重大壓力,島內意識形態紛爭仍頗為激烈。在這種情況下,馬英九無論從個人雄心還是政治謀略上,都無法邁出實質和關鍵的一步。馬英九若不能完成其間的平衡,那麼兩岸解決政治難題的前景,至少在可預期的未來,依然是不明朗的。

相關新聞
香港金融管理體制之不足 (2009-05-02)
兩岸「先經後政」的前景分析 (2009-05-02)
嚴陣以待甲型流感襲港 (2009-05-02)
台灣參與WHO的後續評析 (2009-05-02)
不會是一勞永逸 (2009-05-02)
香港有言論自由嗎? (2009-05-02)
「閱兵外交」凸顯中國式智慧 (2009-05-01)
陳一諤、成龍 下一個是誰? (2009-05-01)
豬流感凸顯應急儲備重要 (2009-05-01)
警惕日本造核武 (2009-05-01)
再論「百善孝為先」 (2009-05-01)
抗豬流感講究策略 (2009-05-01)
抗疫保命才可發展經濟 (2009-05-01)
奧巴馬「百日新政」盤點 (2009-04-30)
從三輪車伕到博士生的啟示 (2009-04-30)
評台灣立法院亂象 (2009-04-30)
以事實反擊虛假報道 (2009-04-30)
日共議員表現出色 (2009-04-30)
泰國民主的教訓 (2009-04-30)
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中國慈善事業 (2009-04-2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