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奧巴馬「百日新政」盤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4-30]     我要評論

剻轍元

 奧巴馬推行靈巧外交是為了擺脫國內經濟危機,為了求得美國國內安全和在全世界的安全,所能也只能採用的現實主義政策,說到底是在靈巧與強硬、胡蘿蔔與大棒之間找平衡。發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尤其中國切不可完全為其靈巧外交所迷惑,謹記嚴守國家利益,以靈巧對其靈巧,靈變對其靈變,實為上上策。

 4月2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台執政滿百日。奧巴馬百日新政成績單如何,不僅美國而且國際社會各界都會作出各種各樣的評價。總體而論,對奧巴馬百日新政的評價雖然褒貶不一,但褒多於貶卻是不爭事實。

 美國自羅斯福總統百日新政以來,歷任總統上任百日,其表現如何,社會各界、媒體、民眾都會進行評估。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部和《華盛頓郵報》進行的民調顯示,奧巴馬總統百日新政贏得了20年來最高的支持率:有69%的美國人對他的工作業績表示讚揚,63%的人認為他3個月來取得了豐碩成果,54%的人認為,奧巴馬的業績超過了預期。總之,支持和讚賞奧巴馬的人,對其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就接連不斷提出和推行一系列的新政策、新措施並取得了成效表示高度肯定。

 客觀而論,面對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內外交困、歷史罕見的挑戰,奧巴馬百日維新不僅取得了成就,而且顯示出奧巴馬主義已初步形成,這是告別和揚棄了布什主義後形成的美國新政。奧巴馬沉著冷靜,行事雷厲風行,上任後迅即颳起了奧巴馬旋風,在下列方面取得了不同的進展和政績。

內政外交成績顯著

 在國內經濟社會方面,為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力爭通過並實施85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拯救瀕臨破產的金融、房地產、汽車業等。尤為美國人樂道的是:推出增加400萬就業的保障計劃,開除通用汽車主管,擴大數百萬兒童的衛生保健,推行教育、醫療改革。總之,奧巴馬國內新政百日,其成效已開始顯現,美國經濟衰退開始減緩,已露出了復甦的曙光,讓美國和世界看到了一線希望。

 在國際政治外交方面,放棄布什時代的單邊主義,展現傾聽、對話、合作的溫和立場。奧巴馬政府在執政百日裡不斷強調,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解決阿富汗、中東、伊朗、朝鮮等棘手問題,需要傾聽盟國和其他國家意見的必要性。奧巴馬出席G20峰會,首訪歐洲,都一再表示:「我來是為了傾聽的」。國務卿希拉里首訪亞洲也稱之為「傾聽之旅」。奧巴馬甚至親自出馬在外交方面採取謙卑的態度,並同穆斯林世界,甚至那些宿敵開始接觸,如向伊朗、古巴發出和解信息,同委內瑞拉查韋斯總統握手。總之,奧巴馬傾聽、對話、合作的多邊主義靈巧外交及重塑美國形象的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毋庸置疑,對奧巴馬的百日新政及其所作所為,質疑、批評之聲也一直不斷。有人批評他好高騖遠、急功近利、操之過急;也有人質疑他未信守承諾,變革力度不如預期;還有人指責他立場搖擺,朝令夕改。例如,他競選時允諾上任16個月內從伊拉克撤軍,現在卻將撤軍時間表延長為19個月,還要留下三分之一的美軍駐守。共和黨議員尤其抨擊奧巴馬的經濟刺激計劃缺乏細節,徒具形式,難見成效。迄今為止,奧巴馬的新政只得到36%的共和黨人的支持。看來,奧巴馬在爭取共和黨人的支持,形成兩黨共識來處理國內國際問題方面,還須更加努力。

美國霸主地位不會輕易放棄

 對於奧巴馬放棄布什單邊主義,放下身段,推進傾聽、對話、合作的靈巧外交,也是褒貶不一。對此進行猛烈攻擊和詆毀的主要是鷹派極右勢力,他們指責奧巴馬放棄原則、出賣美國利益、毀損美國形象。他們甚至擔心奧巴馬主義可能以悲劇收場,猶如當年戈爾巴喬夫打著「新思維」旗號,著手改變蘇聯形象,最終卻毀了蘇聯本身那樣。辯證而論,上述那種似是而非的擔憂和指責,實在是言過其實。此一時,彼一時矣,戈爾巴喬夫與奧巴馬兩者是不可相提並論的。

 誠然,奧巴馬的傾聽、對話、合作的多邊主義靈巧外交,以及國內經濟社會變革政策,同其不同尋常的家庭、社會、政治背景不無關係。他是第一位來自少數民族裔的黑人總統,還是第一位曾在他國而且是穆斯林國家印度尼西亞生活過的總統,但他卻是成熟的頭號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培養出來的成熟的、忠誠的、地地道道的美國總統。美國的世界領導權他是決不會輕易放棄的。正因為如此,奧巴馬雖然放棄布什時代的單邊主義,但他並未改變布什的大部分外交政策。無論奧巴馬的外交政策如何靈巧,但萬變不離其宗,依然是以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全球利益、世界霸主地位為第一目的。奧巴馬主義與布什主義的本質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奧巴馬放棄了布什強硬的四面樹敵的單邊主義,在形式和方式上採用廣交朋友、化敵為友的溫和立場和態度而已。

相關新聞
奧巴馬「百日新政」盤點 (2009-04-30)
從三輪車伕到博士生的啟示 (2009-04-30)
評台灣立法院亂象 (2009-04-30)
以事實反擊虛假報道 (2009-04-30)
日共議員表現出色 (2009-04-30)
泰國民主的教訓 (2009-04-30)
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中國慈善事業 (2009-04-29)
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推動科學和諧發展 (2009-04-29)
預算案表決結果的啟示 (2009-04-29)
中國汽車業的機遇與挑戰 (2009-04-29)
漁人碼頭說明什麼 (2009-04-29)
包庇護短 嚴人寬己 (2009-04-29)
掃除香港隱憂 全力發展經濟 (2009-04-29)
兩岸關係的新契機 (2009-04-29)
為何對成龍言論大做文章 (2009-04-29)
採取緊急流感應變措施 (2009-04-29)
「暴力小英」的困局 (2009-04-29)
增黃金儲備減風險 (2009-04-29)
人民幣不高興和香港的責任 (2009-04-28)
為了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2009-04-2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