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玉沛 民政部副部長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建國以來,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國家在社會和經濟各項事業中取得巨大成就,中央提出的和諧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慈善事業是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崇高事業,在扶危、濟困、幫殘、救孤、助學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支持和補充作用,成為弘揚社會優良風氣,提高社會文明道德水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
特別是在剛過去的2008年,中國經歷了南方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汶川特大地震和奧運會、殘奧會等重大事件,數億人民的慈行善舉,讓災區的人們深切感受到慈善的力量和社會各界的愛心與溫暖,讓世界感受到中國志願者的奉獻與國人的團結,讓中國感受了世界各地人們的人道光輝與真誠友誼。目前,中國慈善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慈善事業面臨著重大的機遇與挑戰。
一、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
最近幾年,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慈善意識提高,全國慈善捐助款物總量顯著增長。2005年之前,我國每年的慈善捐贈總量才幾十億元;2007年達到309億元;而2008年中國先後經歷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汶川特大地震,激發國內外慈善捐贈高潮,全國慈善捐贈款物總額高達1070億,創造了慈善捐贈的新紀錄。志願服務作為慈善事業的重要內容,國內志願服務迅猛發展,公眾參與程度不斷提高。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參與過各類志願服務的人數約有6000多萬,其中註冊志願者有4500多萬人。
慈善事業的巨大變化,首先得益於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經濟發展。1978年到2008年,中國人均GDP從200美元提高到3200多美元,人們從實現溫飽到建設小康社會的轉變,也有了更多的資源和能力幫助弱勢群眾。其次,改革開放30年,中國廣大民眾有了更多機會接觸和了解世界先進的慈善文化,人們的現代慈善意識和理念逐步增強,人們發現慈善不僅是富人的事情,普通人同樣可以參與慈善事業,並意識到它比傳統的互幫互助慈善模式更具效率。
特別需要強調指出的是,港澳台地區對中國內地慈善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推進中國內地慈善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港澳台同胞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每當內地發生重大災難事件,港澳台同胞總是率先響應,踴躍捐款捐物,有關慈善團體在最快時間派出救助人員,深入災區和貧困地區開展幫扶。
二、中國慈善事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據統計,目前我國有城市低保人口2200多萬、農村低保人口4300多萬,每年有近8000萬災民需要救濟,同時還有大量低保邊緣群體、殘疾人和因突發事件面臨困難的各類群眾需要得到救助和幫扶。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國慈善事業發展嚴重滯後於經濟發展的事實,慈善事業發展總體水平還較低,慈善事業發展面臨一些突出矛盾,不能很好地適應我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具體表現五個方面的挑戰。
第一,全球經濟危機給慈善事業帶來新的挑戰。國內許多慈善組織,已經開始感受經濟危機帶來的勸募壓力。同時,經濟危機也帶來對慈善的需求進一步增加,要求更好發揮慈善事業在保障民生的作用。如何趨利避害,推動我國的慈善事業可持續發展,是擺在中國慈善工作者面前的挑戰。
第二,慈善服務與社會救助需求的不相適應帶來的挑戰。當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還處在初級階段,社會上依然有很多困難群眾,需要通過慈善的方式給予幫助,慈善的社會需求非常大。據統計,07年我國慈善捐贈309億元,只佔GDP的0.13%,而美國的比例為1.85%左右。今年在特殊情況下,全年捐贈總量1070億,但也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4%左右,與慈善事業發達的國家及我國社會需要相比,依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我國慈善法律、政策和措施與慈善事業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挑戰。目前,我國慈善事業的主體法律體系還沒有建立健全,《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事業法》還處於起草階段,慈善組織登記註冊和認證、社會募捐、慈善信息公開透明等面臨著許多矛盾和問題。政府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手段和能力有待增強,政府向慈善組織購買服務的機制沒有建立;完整的志願服務體系還沒有搭建。這一切都使慈善事業的能量還沒有得到充分激發。
第四,慈善組織自身能力建設與社會轉型加速不相適應的挑戰。中國社會加速轉型之後,儘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組織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目前中國慈善組織、社會組織,整體力量還相對弱小,公信力不夠高,服務能力有限,還沒有有效承擔更多社會工作和服務。提高慈善組織的工作效力和工作能力,是慈善事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五,我國慈善事業專業人才與慈善組織的發展壯大不相適應的挑戰。目前,慈善工作人員專業化和職業化發展程度嚴重不足,是制約慈善組織發展的一大瓶頸。如何建立良好的人才機制,吸引社會精英流入慈善事業領域,成為日益迫切的問題。這裡涉及到人事制度、福利保障及慈善組織經費來源等系列配套措施。
三、推進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機制是「政府推動、民間運作、社會參與、各方協作」。政府在慈善事業發展中是促進者、協調者和監管者,而讓慈善可以日久彌新,永遠充滿生機活力,則是需要企業、社會組織和全體民眾充分發揚公民責任、支持參與和相互合作。
民政部作為國家層面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行政職能部門,將著力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建立慈善捐助款物的公開透明機制,使慈善組織的募捐、捐款使用和項目管理、機構運行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中開展;二是針對社會存在的各類困難需求,為更好發揮慈善事業在社會保障中的重要補充作用,我們將推動建立困難對象的慈善救助機制,促進慈善機構的聯合與協作,推進慈善組織的行業發展;三是加強慈善事業基礎性工程建設,包括建設慈善捐助信息系統,加強社會各界在慈善方面的信息共享;加強經常性的社會捐助,培育人們慈善精神和現代慈善理念;四是推進基層慈善組織建設,培育一大批植根基層社區的慈善組織,服務身邊困難群眾,調動普通群眾廣泛參與慈善活動和志願服務,使慈善文化和慈善活動深入群眾;五是學習和吸收世界各地先進的慈善模式,開發更有效的慈善項目;六是完善慈善法律法規,加快推動出台《慈善事業法》和《社會募捐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慈善配套的政策和制度。
慈善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美好的願望,我們相信,在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內的廣大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慈善事業會越走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