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潮》第一卷第一號。
文、攝:李卓賢
每一年甚至每一個十年,大家都習慣回顧五四,除了滿足表述需求與填塞話題空檔,重提這個九十年前重要的文化與社會運動,往往帶有重新定義與檢視的意味。也許人們自四方八面,帶著步伐與觀點來到五四的講壇上,不是要像香港人那樣強調國民教育認識五四,不是像台灣人需要處理藕斷絲連的情感,而是去確認一下接下來,大家五四的道路要怎樣走。那是應付當下與未來,而非瞄準更真實的過去。
或者與讀者分享許子東如何談論五四,算是打了一張意想不到的牌。他不算是那種新文化運動形象極深的學者,電視節目的調侃幽默往往更教人期待他的機鋒。事實上許子東的學術根基立足於中國大陸,多年來的研究視野處於中外接壤的邊陲上,使他對五四能提出獨特的觀點。
九十年的「五四史」
「我的同行陳平原,他最近把中國最權威報紙裡面每隔十年紀念五四的版面,做了一個梳理(可參考陳平原論文〈波詭雲譎的追憶、闡釋與重構─解讀『五四』言說史〉)。他的發現很有意思:四九年報刊強調知識分子與大眾結合,五四雖然有很多路,可是胡適的路是不對的,新文學的路是不對的,只有毛澤東的路是對的;五九年的時候,報刊因國內動盪而批判五四,強調愛國主義與國家統一;六九年正好是文革,報紙重新發表毛澤東的文章,大意就是:青年要向工農結合,因為當時的知識青年要上山下鄉。」許子東認為七九年對五四的切入是最好的,當時文革後思想開放,強調要回歸五四的精神;而五四的七十周年以後,報刊都強調愛國主義與穩定,科學和民主則緊隨其後。
正因為五四是個如此複雜和多義的東西,大家都能從中各取所需,甚至爭奪五四的話語權。許子東指出,今天談論五四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學生運動以至政治抗議;第二是白話文運動,改變中國文字;其三是對舊文化的革命。學生運動是中國政治多年改革的模式,最初在五四時反對二十一條款,獲得空前成功,後來「五卅運動」與「一二九運動」,更一步一步走出成果,只是後來卻演變成文化大革命等等政治風波。而海外學術界,有嘗試把五四的功勞推向晚清(王德威的名言:沒有晚清,何來五四?)有內地學者則從白話文發展的角度,某程度消解了五四的影響。加上社會上的國學熱,許子東認為,很多方面都在檢討五四,其實也是希望消解五四。對於他而言,今天我們看五四,必須有所反省、肯定、懷念。
反省、肯定、懷念
「我們首先要檢討五四文化的激進主義,歐化的文藝腔,以及它對青年的崇拜以及政治後果;第二,對於五四的民主、科學、人道主義、個人的價值觀等核心價值,我們不能否定並需要堅持;第三,對五四那一代的人物,他們在眾聲喧嘩,每個生命都很有個性,例如魯迅和周作人,使我們無限懷念那個時代。那個時代是中國的黃金時代,打破了過去的皇權政治,還有著各種政治選擇的可能,雖然那些選擇並非我們同意的,但我們至少有過。」
「在上層意義上,五四是一個青少年時期,那時期有傻的事情,也有浪漫的事情,因此我們要去反省、肯定與懷念。」許子東指出,以上種種並不單止是學術上的思考,它們與大眾生活有緊密的關係。今天兩岸三地都在追求社會穩定和諧,謀求改良多於革命。社會上,則流行八零後九零後的風潮,今天對青年偶像崇拜加以反省亦正好合時。最關鍵的是,五四人權民主科學等核心價值,其實是每個老百姓碰到與爭取的問題,今天難說德先生與賽先生進步或退步,可是再肯定五四的部分價值,是等同肯定每個個人的事情。
繁簡體並行:最好的紀念
要紀念五四,許子東相信有兩個建議是需要考慮。「第一是繁體字不能全廢,它應該跟簡體字並行。」他認為簡體字自然是社會用語,每個人會懂會寫,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給予繁體字相當的地位,至少使它在學術研究與領導幹部的使用上保留合法性,「江澤民都會題繁體字嘛。」他打趣說,還認為某些語境下對繁體字的應用,就好比做科學要用電腦。
另一建議是提升文言在考試以至社會的重要性。要重新重視文言,是因為今天最好的作家如王安憶、莫言、余華等等,與五四時代有深厚文言基礎的魯迅、周作人、張愛玲等是沒法比的。古人的文言根底深厚,因為在科舉裡會有文言。「如果在超男超女的比賽裡加點文言的成份,才會令青年人不丟棄文言跟繁體字吧?」
許子東認為實踐這些建議,是對五四最好的紀念。當初五四激烈的反傳統有歷史原因,今天是「糾正它當時矯枉過正」的時候。我們在技術上,用一用電腦就做到繁簡轉換,然而有很多中國大陸的知識分子,畢業後卻連繁體字都不懂。事實上,這正好是有利兩岸統一的要素,台灣人對中國大陸不滿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繁體字被廢與不合法。「既然政治上可以一國兩制,在文字上為甚麼不可以有一點點雙軌?」
「我和陳平原在北大的會議上討論過這問題。今天在中國,讀古書可以用繁體字,但論魯迅卻不可以,可是魯迅也有《中國小說史略》寫文言文學。你說章太炎是古代學者還是現代學者?」他認為繁體字的保留,是對文科留一條出路,無論在商品大潮抑或國學傳統中,都可以看出繁體字在中國的重要性。「簡繁體某重形式的並行,是對五四九十周年最好的紀念。」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