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訊】(記者 彭美芳)香港作為國際城市,致力於區內擔任教育樞紐的角色,然而,在港非本地生仍以內地生佔絕大多數,而研究生中比重更逾94%,遠未能達到國際化的目標。教資會下學年特別推出「加碼」的獎學金計劃,撥出135個名額主力吸納海外博士生,每月津貼2萬港元,較現有研究生津貼高逾6成,並包括每年往返香港及外地的機票。另外,由於經濟不景,大學應屆畢業生或面臨失業危機,教資會下學年亦會為本地生額外增撥100個研究生學額,以增加畢業生出路。
政府為配合大學4年制,早前提出下學年起分3年增設合共800個研究生額,預料每年需動用3億元公帑,教資會昨日舉行簡報會講述有關細節。教資會轄下研資局主席錢大康表示,原定由09/10年開始,每年將增加約270個學額,而為回應本港經濟及畢業生就業情況,決定額外為應屆畢業生提供100個本地研究生學額,下學年新研究生學額將增至370個。
教資會又打算在每年增加的270個學額中撥出一半(135個),針對性地招收歐美、其他亞洲地區等內地以外的尖子博士生,預計可於2010/11學年入學,其獎學金津貼將「加碼」至每月2萬元,並包括每年往返香港及外地的機票,作為吸引海外尖子的「銀彈」。教資會指,獎學金計劃雖無列明不接受內地生申請,但主力以海外生為對象,旨在增加本港研究生的國際化。
根據教資會資料,在07/08學年內地生佔去非本地生總數達91.9%,而研究生比重更高,07/08學年在港非本地研究生共有3,225人,內地生佔94.1%,來自亞洲及其他地區學生則不足200人。
增百本地研究生學額紓失業
不過,理大物流系教授兼居港大陸海外學人聯合會代理會長閻洪回應說,擔心新計劃會引來混亂,特別是現時一般研究生每月津貼只得約1.2萬元,新制下海外生卻達2萬元,或會引來誤會,令人覺得計劃外的研究生只是「次等」。他坦言,香港學術研究國際化起步已太遲,對比美國逾100年研究歷史的大學,始終難吸引歐美等地的尖子。
教授憂其他學生淪「次等」
至於政府撥出的180億元研究基金,教資會主席史美倫透露,其中150億元交予金管局作穩健及保守的投資,其餘30億元將接受其他投資機構的投標,期望每年有5%即約9億元回報。錢大康補充,回報中每年約有2億元將撥作由教育局的專責小組定題的「主題研究」,以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