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星空故事:看不見的太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通過安全濾鏡,我們可以觀測到熟悉的太陽,這部分的太陽白而光亮,天文學家稱之為「光球層」,有時我們更可在光球層的表面找到太陽黑子。光球層的外圍還有較薄、較暗、難以觀測到的太陽外大氣層,這些看不見的太陽部分只會在日全蝕的短短數分鐘內暴露它們的行藏。英國天文學家洛克爾(自然科學雜誌創辦人)在1868年觀測日全蝕時,發現了光球外面的「色球層」,並在色球層找到一種新元素—「氦」。色球層大約有2千公里厚,實際是一層針刺狀的小火舌覆蓋在光球的上面,這些小火舌稱為「針狀物」,針狀物從生成到消失只有約10分鐘的光景。從光球表面,經常有巨大的「日珥」,穿透色球層直達太陽最外圍的「日冕」,超巨形的日珥可高達35萬公里。

The invisible sun

 The part of the sun that we commonly see through safety filter is called the photosphere (ball of light). We have no way of knowing what it is actually like beneath the photosphere. But the layers that lie above do manifest their presence from time to time when the moon blocks the sun from our view completely. In fact it was during the 1868 total solar eclipse that Norman Lockyer (British scientist and founder of the science periodical, ‘Nature’) first discovered a thin layer of solar atmosphere just above the photosphere. This layer stands out pinkish and Lockyer named it the ‘chromosphere’ (ball of colour). Lockyer also shared a joint credit with Janssen (French scientist) for the discovery of a hitherto unknown element, helium, in the chromosphere.  ■甄枝強 資深天文愛好者  ■圖片:ESA, NASA

相關新聞
月津2萬元 吸海外博士生 (圖)
各院校07/08年度研究生 (圖)
高中新制過渡期 校長冀退休師「出山」 (圖)
科學專題探究展 150隊爭獎 (圖)
第三屆香港杯外交知識競賽小知識 (圖)
中四生網上留言 預告考試後自殺 (圖)
中大理大擴建 申撥款13億 (圖)
時人時事:川客棄行李返鄉避甲流 (圖)
A Sichuan couple abandoned their luggage and returned home
風花歲月:懷「五四」 崇敬之情油然生
文山戲夢:「不合邏輯」的上帝密碼
英語世界:Swine Flu and Pig-related Vocabulary (圖)
星空故事:看不見的太陽 (圖)
清菊雅石 Soong Ching Ling and Her Artefacts (圖)
一句話國學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