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廖亞全校長期望退休老師可「重出江湖」,協助改制的中學渡過缺人的難關。
【本報訊】(記者 歐陽杏櫻)不少中學為應付今年9月即將「上馬」的新高中學制,均總動員嚴陣以待。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便預留了共200萬元增聘老師及改建校舍設施,應付新高中課程過渡。該校校長廖亞全指出,2011/12學年新舊制學生並存,估計以300所中學、每校需5名老師計,全港需約1,500名老師,但高峰期過後會出現近1,000個老師「失飯碗」。他建議退休老師可「重出江湖」協助各中學,而當局亦應盡快於中學實行30人一班教學,改善學生學習差異問題。
廖亞全稱,新高中學制改變原有課程架構,包括增加必修的通識科,學生亦可透過其他學習經歷擴闊眼界,均有助學生成長,但教師的工作量大增,包括準備教材、處理學生學習差異問題等。新學制下,部分原來任教傳統科目(如地理科老師等)需「轉型」兼教通識科。現時,該校通識科核心小組成員便包括生物、歷史及地理等科的老師。
高峰期後 千人或失飯碗
校方為順利銜接新高中,把所有科目從初中階段進行內容改革,包括人文學科,亦以分班教學加強學生照顧,如中四的中、英、數等主科會由5班分為6組上課,通識科則是5班分為7組上課,平均約30人1班,估計2010/11學年及2011/12學年需由校方額外撥出約70至100萬元增聘老師。
2009/10至2011/12學年校內同時有新舊制的學生,廖亞全指以該校現時只得26個課室,屆時或要應付最多35班學生,課室實在供不應求,「最高峰時(2011/12學年)小息便有逾300人(舊制中七、新制中六)於走廊走來走去」。校方為善用空間,只有進行改建,包括把活動室改建成3個課室;購買組合屋作學生小組活動;於有蓋操場加設冷氣、音響等設備,變作學生活動中心等,工程耗費達100萬元,相信可把課程增至27至28個。
2011/12學年新舊制兩批學生同時應付公開試,一般中學或需增聘約5名老師,身兼津中議會主席的廖亞全估計,全港該年便需要多約1,500名老師,但高峰期過後需求即回落,2012/13學年可能有1,000人「失飯碗」。他期望退休老師可「重出江湖」,協助中學渡過缺人的難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