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圖)又一山人的「拾下拾下攝影系列」其一。(下圖)公開組入圍作品「變身花兒在,瓶從廢紙來」。
既然上述介紹了這麼多舊物,筆者亦順道再介紹多一個。最近信和集團舉辦一個名為「舊物大變身」的環保家品設計比賽,比賽分公開組、大專組、中學組及親子組,大會共收到超過600份參賽作品,年紀最小的參賽者只有3歲,最年長的卻有90歲。作品展示極高創意及實用性,形式非常多元化。創意不怕舊,只看你能否將紙盒、汽水蓋等看似無用的廢物來個「大翻身」。
在「公開組」中,有2名60歲及90歲的長者以隊際形式參賽,將舊雜誌摺成大大小小的紙角,再一層層地疊出外形優美的花瓶,盡顯精巧的手工和心思。老人家如此有創意,其他年青人也不遑多讓。在「大專組」中,有學生想到現時流行的扭蛋玩意為社會帶來了大量垃圾,把多個扭蛋殼以熱熔處理,變成一個個剔透的膠環,再拼湊成一個閃爍透明的燈飾。「中學組」裡則有學生利用舊車胎分別製造椅子及彩虹形狀的雨傘架。而在「親子組」中,有參賽者把舊洗衣機內膽、一張舊婣和兩枝破爛燒烤叉變成實用美觀的「環保燒烤爐」。
一燈一椅 皆令人有所悟
大會亦邀請了5位本地著名藝術家及設計師,包括廣告創作人及藝術家又一山人、雕塑藝術家李展輝、「住好D」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楊志超、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曾德平及陶瓷藝術家謝淑婷,以「愛家.愛環保」為主題,透過藝術創作及環保家品演繹對人情、舊物及生活的感想,並作網上慈善競投(5月5日至7月26日)及公開展覽(7月4日至12日),所得收益將捐給非牟利機構香港設計大使,以推廣本地設計。
又一山人希望拾回舊物的美,拾回背後的故事,他的4張攝影作品各有主旨,包括:對「家」以食為先還是以活著為重的反思;表達了晴朗、山明水秀、有影皆雙等意境;以平平無奇的白紙杯及透明膠樽湊合起來,帶出靈感可能是一瞬間的事情;以及一片黃葉引出的心思。
楊志超的作品叫「骨子裡所想」。他認為,對成人來說,學生椅太矮了,他把3張學生椅疊起來才覺得高度合適,比喻離開學校不等於學習的完結,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尋找更多知識。作品取材自學校棄置的鐵枝,廢物利用,將它們重新組合成有趣的家品。
李展輝的作品是不鏽鋼燈。他把一個廚房用的舊不鏽鋼器皿壓平及重新焊接,改變了它原來形態,賦予新功能。器皿本身的洞孔得以保留,可透出柔和光線,燈罩呈花形狀,提醒大家要愛護大自然。
謝淑婷的「小龜」座檯燈,是把舊布料混合白瓷泥一同燒製,成為一個半透明的座檯燈。陶瓷的製作過程繁複,且需要不少技巧,往往要反覆嘗試和失敗後才能成功塑造完成品,但謝淑婷認為即使失敗或不完美,只要發揮創意及環保精神,也可是有趣實用的東西。
曾德平的作品「再造循環」,是要表現出我們身邊的現成物品都具有不同功能,亦有不為人知的價值,而曾德平就是要把潛藏價值找出來。去年他在2個書櫃的包裝盒上看見了循環再造的符號,覺得這些包裝盒本身就是一項環保宣言,於是一直把它們留在身邊作為生活的提示。
活動網頁:www.greenovation.com.hk
投選時間:5月5日至16日
公開展覽:所有得獎作品將於7月4日至12日在奧海城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