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澤銘
(接上篇)日本政府以見步行步的心態處理90年代因經濟泡沫爆破所引發的衰退,結果徒令自己長期陷於財赤和貨幣波動的漩渦。為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轍,各國面對金融海嘯時,一下子大幅削息,擴展公共開支,務求一劑重藥令經濟起死回生。然而,部分投資人擔心,今次危機的結束可能是另一泡沫的開端。
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在《面對失靈的年代》(The Return of Depression Economics and the Crisis of 2008)裡指出,美國樓市泡沫的成因是美國前聯儲局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的低利率貨幣政策。
格林斯潘曾擔任聯儲局主席超過十八年,期間國內經濟偶有起落,但他都能一直維持相當高的人氣。06年宣告退休之際,溢美之詞充斥學界和媒體,聲望更到達頂峰,甚至遠超當時的布什總統。事隔兩年,海嘯忽然來襲,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格林斯潘任內的貨幣政策為本已過熱的經濟火上加油,催生一個幾乎覆滅全球經濟的大泡沫。他本人在國會召開的聽證會上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對市場過於信任。
格林斯潘任內的經濟面多數傳出利好消息,通貨膨脹和失業這兩個困擾美國的老問題都只有短暫發作,而且道指更以平均每年10%的幅度增長,對投資人而言,那些年頭有如活在不斷流出牛奶和蜜糖的伊甸園。然而,克魯曼認為不能簡單地把這些好表現完全歸功於格林斯潘。他分析指,低通貨膨脹是聯儲局前主席保羅.伏克爾(Paul Volcker)透過緊縮貨幣達成。雖然抑制通貨膨脹的心理造成嚴重衰退,效果卻能延續至今。至於期間的經濟成長則屬科技進步的結果,電腦和資訊技術的普及提升工業產能和企業運作的效率。在科網股泡沫爆破後,美國沒有陷入很深的衰退,全賴格林斯潘發威,大幅調低利率,放寬銀根所至。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房產市場,帶動整體經濟復甦。但現在回望,格林斯潘只不過以地產泡沫取代股市泡沫。
克魯曼引用威廉.馬丁(在位最長的聯儲局主席)的名言,說明聯儲局的工作是「在盛宴進行時,搬走酒罈」,在經濟過熱,出現「非理性繁榮」之前,應該調高利率為其降溫。格林斯潘雖曾警告經濟不能熱過頭,但他沒有為此調整政策,「就像若干嚴厲警告孩子們不要太放縱,卻不出面制止孩子舉行派對,不但如此,還隨侍在側,準備在孩子們飲酒作樂結束後當指定司機」。
今日,歐美各國為了拯救那些「大得不能倒閉」(too big to fall)的金融機構和企業,政府以前所未見的寬鬆貨幣和預算赤字不停「泵水」。這些垂危的病人一次過服下多劑千年人蔘、萬年靈芝後,果然有所起色。從良後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今年的第一季度業績都亮麗得令人振奮,但細看其盈利竟然大部分來自投資獲利。可見這兩間碩果僅存的投資銀行(兩者曾聲稱轉型為商業銀行)賭性未改,現時的救市政策,以及眾多競爭對手出局,正好為他們提供源源不絕的本金和寬闊無限的機會。為解決一個泡沫而製造另一泡沫,可謂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因果果。隱約中,遠方繞動的浪影似在醞釀甚麼呢?(二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