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一家簡體字書店的故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圖:張俊峰

 香港喜歡泡書店的人這幾年有點傷心,時不時就聽到一家曾經熟悉的二樓書店關門結業的消息,最近一個例子是阿麥書房。剩下還在經營的,有的也開始從二樓搬到三樓、六樓、七樓。不過尚書房是例外,不但還沒往樓上搬,還開始進入一樓商場。

尚書房是香港一家專營內地簡體字書、雜誌、DVD的書店,以前主打科技類讀物,2001年開始以「尚書房」這個名字全面經營簡體字書,八年時間在尖沙咀、中環、銅鑼灣、灣仔、旺角、屯門、荃灣、將軍澳等地開了一共十家分店,其中旺角的星際城市商場、屯門時代廣場、將軍澳南豐廣場內的分店,就是上文提到的從二樓進入一樓的例子。

市場需求規律讓它生存了下來

 為什麼其它二樓書店經營壓力越來越大甚至關門結業,尚書房卻能反其道而行之?有人在網上說,尚書房的書賣得貴,所以賺錢多。記者看到,一本內地雜誌,原價人民幣10元,按照目前匯率轉為港幣大概為11.4元左右,尚書房的標價為16元。香港書店賣簡體字書,都會進一步加價,比如記者在天地圖書買的一本簡體字書,原價人民幣38元,折合港幣43元,天地圖書標價為49元。按照原價計算比率,尚書房確實更高。

 不過,香港人都很精明,上街市買菜都要貨比三家,書籍不是時尚潮流消費品,價格過高會嚇走客人,為什麼尚書房生意還能越做越大?

 關鍵原因不是書的價格,而是賣什麼書的問題。

 近年來香港對簡體字書的接受度越來越大—或者應該反過來說,簡體字書在香港的「攻城略地」越來越猛。雖然還是有讀者堅持力挺繁體字書,但內地發展每天都有不同,兩地交集越來越大,香港人對內地的了解—不論是出於實際需要還是出於好奇心—都在增加。繁體字書的出版當然涵蓋不了這種需要,個別讀者開始轉向簡體字書。尤其是雜誌,雜誌比書更靈活,話題更輕鬆,針對性更強,價格也相對便宜。聚沙成塔,簡體字書的需求增加了多少,不知道有沒有人統計過。

 那麼,想讀內地圖書雜誌的香港人有哪些選擇呢?一,去深圳或內地其它城市買;二,到joyo或者當當這樣的網路書店買;三,光顧本地書店。在深圳嘈雜的書城經常可以看到香港人的身影,但大多是順道逛逛,經常去內地的香港人不多,花最少兩個小時來回奔波另加最少六十塊車資而專門去深圳買書去的更是特例;至於網路書店,內地讀者會選擇上網買書,但香港人購物實在太方便,除非萬不得已,否則都傾向在住家附近就解決問題。於是很實際的,很大一塊蛋糕就留給了本地書店。

 尚書房的規模比商務、三聯等書店小得多,但它專賣簡體書,內地暢銷書一應俱全,另外雜誌種類也比較全面,從《故事會》、《科幻世界》這類的大眾化雜誌,到《男人裝》(內地版FHM)、《第一財經周刊》這樣的白領潮流雜誌,到《三聯愛樂》、《人民音樂留聲機》、《財經》這類香港缺少的高端專業雜誌都有,就像一家開在香港的內地書店+報刊亭。當其它書店的簡體字書還偏重在人文社科類的時候,尚書房的書一早就放到了大眾通俗讀物上,你不會為了泡書店去尚書房,但在那兒你會看到很多話題書,這對於講究口味獨特的「書蟲」來說未必是個好選擇,但市場需求規律讓它生存了下來。

資金鏈不能被鎖住

 我們訪問了尚書房負責營銷的哈先生。他很年輕,大學讀的是理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尚書房,從他口中我們才知道尚書房的出現其實一點也不輕鬆。第一家店開在中環域多利皇后街,就在三聯書店隔壁,現在還在。哈先生說,他們幾乎是從零起家,所以一切從簡,當時連書櫃都是用上一手租戶留下的。「包括書店裡的防盜攝像鏡頭,都是我自己裝的,好在我還懂。」他說。

 現在哈先生還要負責統籌尚書房在內地的採購。他們採用的是最傳統的方式,聯繫出版社和民營圖書代理商進貨,每天從幾十上百種新書書目裡挑出不到十本。香港和內地情況差別大,內地暢銷書在香港不一定有市場,比如「反貪小說」,香港讀者少點親身經歷和社會氣氛;「青春小說」在內地可賣上百萬本也不奇怪,但在香港的銷售情況就很慘淡。哈先生說,整體上尚書房的採購選擇以市場為主導,而讀者又傾向消閑性多些的書,所以這一塊就很重視,但他們對文學類的書籍並沒有放棄,只是會根據書店所在區域的不同來擺貨,「商場店舖裡比較多家庭客和學生,二樓舖頭的顧客年紀比較大,中環的店就多些寫字樓的客人。」尚書房還專門去培訓廣州負責採購的員工,讓他們明白香港本地人的口味,這一塊他們不想讓代理商和出版社牽制住,「只要不符合香港讀者口味的都要退貨,否則我們的資金鏈就會被鎖住。」

 不過他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明朝那些事兒》經他手看過,他覺得不很特別,就只訂了二三十本,結果讀者反應特別大。目前他們店裡賣得最好的是《中國不高興》,數百本完全沒問題,他還透露說,馬上有本唱反調的《中國為什麼不高興》就要出來了,由孔慶東、余杰這些話題作者策劃。

 哈先生讀理科出身,但人在江湖,對內地出版風格也慢慢熟悉了。「現在內地出版社很進取,知道海外市場的重要,有時會主動找我們。出版品質比較好的有三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特別是中信。中信出版社就是在這十年間崛起的,之前不是很起眼,現在他們的書很多樣化,文學性不強,更容易被普通讀者接受,品質控制得不錯。」近來的暢銷書《貨幣戰爭》、《激蕩三十年》、《黑天鵝》都是中信的書。

 香港雖然小,但作為海外市場的橋頭堡,開始成為內地出版社力爭開拓的地盤。

 哈先生舉了幾個例子:上海的《第一財經周刊》發行部主動聯繫尚書房推廣這本雜誌,他們嘗試以後,剛好是07、08年股市最好的時候,所以賣得很不錯,後來就順水推舟作了這本雜誌的香港代理。有的暢銷雜誌為了打開香港的讀者群可謂不惜成本,半賣半送,比如尚書房進貨以後銷售了多少本該雜誌,說多少就結算多少,出版方完全信任。遇到退貨,為了減低運費,尚書房只要把雜誌封面撕下來寄回去,出版方都可以接受。

為誰而開?

 書店有很多存在方式和意義。青文書店是香港淘書人的共同記憶,老板羅志華既開書店又做文化出版,幫助過很多本地年輕作者,但因為不善經營書店最終結業。更讓人痛心的是,去年年初他在整理存在貨倉裡的書籍時被倒下的書砸中身故,大家一說起他,心裡就五味雜陳;阿麥書房也是一個文化圈的聚散地,選書精到,但頂不住租金壓力今年也結業了;其它還有文星、曙光……倖存下來的,都越搬越高,讓人擔心。同是二樓書店出身的尚書房和以上的書店風格不同,但終於在香港生存下來,它的存在方式提出來一個問題:在香港開書店不是不可能,只是,你為誰而開?

相關新聞
一家簡體字書店的故事 (2009-05-11) (圖)
書評:窺視黛安.阿巴斯 (2009-05-11) (圖)
書介:我的靈魂 (2009-05-11) (圖)
雲想衣裳 (2009-05-11) (圖)
愛因斯坦—他的人生 他的宇宙 (2009-05-11) (圖)
生命的意義是爵士樂團 (2009-05-11) (圖)
電影的魔力:揭開電影成功的魔力秘訣與元素 (2009-05-11) (圖)
徵稿啟事 (2009-05-11)
送書印花 (2009-05-11) (圖)
五四 五四! (2009-05-04) (圖)
書評:甜酸苦辣都在其中——也斯《後殖民食物與愛情》 (2009-05-04) (圖)
書介•中國城市及其文明的演變 (2009-05-04) (圖)
失控的總統 (2009-05-04) (圖)
作為上師的妻子:我和邱陽創巴的人生 (2009-05-04) (圖)
胡蘭成:天地之始 (2009-05-04) (圖)
東莞美食地圖 (2009-05-04) (圖)
送書印花 (2009-05-04) (圖)
徵稿啟事 (2009-05-04)
毒品的故事,你讀得到 (2009-04-27) (圖)
書評:不用讀完這本書 (2009-04-2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