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近年來廈門對中醫藥工作十分重視,斥巨資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圖為廈門中醫院。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 武毅田廈門報道
海峽兩岸中醫藥合作發展論壇將於5月17日在廈門舉辦。這是首屆「海峽論壇」系列活動之一,預計將有台灣中醫師公會、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台灣營養學會等機構和企業參會。本報獲悉,兩岸中醫藥界料將在中草藥藥材採購、中醫藥飲片檢測等方面和大陸的醫院、高校、行業組織簽署實質性的合作協議。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大寧日前赴廈門考察時透露,借助此次論壇的契機,大陸計劃以廈門的海峽中醫藥合作發展中心為基地,聯合大陸和台灣的多家科研機構、大中院校、醫院以及企業共同組建兩岸中醫藥合作平台。
據了解,該平台組織框架和整體規劃目前已基本出爐,論壇期間提交兩岸學界業者共同討論,之後有望進入實質運作。
四大聯盟將成常效機制
海峽中醫藥合作發展中心負責人、廈門中醫院黨委書記洪豐穎介紹,即將投入運作的兩岸中醫藥發展合作平台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廈門市主導,由專家委員會、行政秘書處組成理事會架構,下轄兩岸中醫藥教育、科研、醫院和產業四大聯盟體,還有一個專門從事對台中醫藥政策研究的機構將負責聯盟體之間的諮詢互通。
洪豐穎分析,大陸有中醫藥方和中草藥材豐富的基礎,也有極大的消費市場,而產業發展較早的台灣在資金、設備以及研究方法很有優勢,兩岸只要有共同的平台,不只是可以佔領中草藥和中成藥這類「防病」的市場份額,還可以開拓養生、美容、生物製劑、藥膳等保健市場。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大寧高度評價這個「4+1」的構架。他認為,形成平台的常效機制之後,兩岸的中醫藥界人士可以有溝通的渠道,國家也能夠在其中提供政策或資源的支持,海峽兩岸才有機會就具體的合作方式和項目進行探討。
記者注意到,兩岸各大院校機構、醫院和企業的積極加盟,令大陸和台灣中醫藥行業的教研醫產資源得到了高效整合。尤其在教育和科研聯盟中,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福建中醫藥大學以及廈大、北大、暨大藥學院等大陸知名院校均悉數參與,將和台灣工研院、台灣中國醫藥大學、台北醫學院互送教師學生開展學歷和執業教育,此外,還將通過課題研究取得共同的知識產權,為產業合作鋪路。
或納入四次陳江會議題
與此同時,中國中醫科學院、上海、廣州、廈門等大陸的中醫院也將和台灣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台北中醫院等組成醫院聯盟,將形成中醫專家庫,加快中醫師層面的互動。洪豐穎說,各地中醫流派用藥、手法等習慣都不盡相同,有差距就需要有探討和互補的平台,而未來兩岸共同研究藥方產生的新劑型或針灸、推拿、刮痧等適宜技術,醫院載體也可以實現臨床驗證和推廣。
據洪豐穎介紹,聯盟之間的交流已經開始,以教育為例,近3年廈門中醫院就招收了268個台灣學員進行1個月到半年的執業教育,而今年下半年預計還將招收600人。但兩岸在藥品管理標準統一、人員中醫學歷認可等方面的限制,對聯盟互動深入有很大影響。
他表示,一旦教育聯盟培養及儲備人才,科研聯盟產生具備共同知識產權保障的產品,並在醫院聯盟獲得臨床試驗成功,最終還是要推入市場服務大眾,形成兩岸的產業一條龍。他認為,下一次陳江會談的農產品檢驗標準議題將成為兩岸中醫藥合作的契機,藥材貿易門檻率先打開之後,其他合作才將逐步產生實質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