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閒話•包天笑說《孽海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6-10]     我要評論

李國濤

 我正讀包天笑的《釧影樓回憶錄》(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8)。包氏著此書時已經是九十多歲的老人,他一生經歷甚豐,清末的重要文人文事,多曾親歷,歷史事件也多知聞。此翁的記憶力也真好,到九十八歲還在書寫。他本人是翻譯家,也是小說家(鴛鴦蝴蝶派主將),是當時重要文學報刊的編輯。說起來,他比魯迅還年長五歲。我們知道,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最後一章提到的最後一人一書,是曾孟樸的《孽海花》。包氏此著就講了不少有關曾孟樸和《孽海花》內容的事,就是有關清末三十年間,北京妓女、達官、文士的故事。魯迅將此書歸類為「清末之譴責小說」。儘管《孽海花》及其作者曾孟樸,研究資歷料和研究論文已經十分豐富,但讀包氏此書還是有所會心。

 我想,曾孟樸有幸,為魯迅所注意,而且給予較高評價。這位曾孟樸其實比魯迅也只年長九歲,生於1872年,死於1935年,江蘇常熟人。包天笑與曾孟樸年齡更接近,早年就是好友,所以在回憶錄中多次提及。這位曾孟樸可不是一位老夫子,他二十歲中舉,後入當年北京同文館學習法文。他寫這部小說時的筆名叫「東亞病夫」,據包氏說,那是「為了他的多病」。他是多病之身,所以有了「煙霞癖」。什麼叫「煙霞癖」?就是抽鴉片煙。在《中國小說史略》裡,魯迅說它「結構工巧,文采斐然」,並引出長長一節供讀者欣賞,也確是如此。這一點,在回憶錄裡有段說明:「所以曾孟樸的《孽海花》,是用章回式舊小說體裁,而是以白話文寫的。他寫的同光之間的北京掌故,常常是用北京話,而在北京話的對白中,卻要說得漂亮,簡潔俏皮,好在他是住過北京的,可以對付。」(324頁)下面說到曾氏下的功夫,更值得注意。「不過他的《孽海花》實在寫得太慢了……還是常常脫期……」「我是寫了下來,不加修飾……孟樸卻不然,他是句斟字酌,改了又改,甚至將做好的一兩回全部推翻了,重新再做起來,也是有的。……孟樸的著書與寫小說,全在夜裡工作,至少要到半夜,時常至於通宵……」魯迅最後簡單說一句:「《孽海花》亦有他人續書(《碧血幕》《續孽海花》),皆不稱。」這個續書「不稱」的人,有一位就是包天笑自己。作者、續者、編者都是《小說林》雜誌裡的朋友,「因為曾孟樸說:他的《孽海花》,寫到庚子事變,兩宮迴鑾以後,就不寫了。……我說:我想寫革命事跡。當時革命黨東起西應,排滿風潮熱烈。恰有徐錫麟、秋瑾的一件事發生,秋瑾是中國女子中革命的第一人,我想把秋瑾做書中的主人,而貫穿以各處革命的事跡。書名也擬好了,叫做《碧血幕》,並且在《小說林》雜誌上登載過一兩回的,後來《小說林》雜誌不出版了,我也就此擱筆了。」其實《孽海花》開頭幾章也不是曾孟樸寫的,而是他們的老友舊識金松岑寫的。當時中國各省留日學生辦刊成風,如浙江學生就辦《浙江潮》。魯迅留日時寫的論文就曾在《浙江潮》和河南學生的《河南》上發表。《孽海花》最初是在江蘇學生辦的《江蘇》上發表的。金松岑後來不想寫了,才由曾孟樸接著寫下來。也不知那前幾章後來成書時,曾孟樸曾否加以潤飾。曾孟樸寫此書也是在辛亥革命前幾年的事,魯迅寫那幾篇論文是在1907-1908年間,《孽海花》也在此時。《中國小說史略》說,此書「有六十回全目……後似欲以豫想之革命收場,而忽中止,旋合為書十卷,僅二十回。」據包天笑回憶,曾孟樸後來當了幾年官,故中止寫作,直到1927年不當官了,才又寫《孽海花》十幾回。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完成於1923-1924年間,1925年寫過《再版付識》。此後沒有改動過。不知道魯迅後來是否讀到過曾孟樸的續作,評價又當如何。現在想來,魯迅把《孽海花》寫入《中國小說史略》時,正如現在一個長篇出版了前半部,後半部尚未刊載。此書又是同齡人所寫。將此著寫入自己的《中國小說史略》中,那真是要有眼光和勇氣。後來的歷史證明,那是無愧於文學史之作。這是順便提及的一點。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一缽了卻誰的浮生 (2009-06-10) (圖)
豆棚閒話•包天笑說《孽海花》 (2009-06-10)
古典瞬間•「撿漏」壽山石 (2009-06-10) (圖)
開卷有益•給我磚頭,打造一個恐怖的迷宮 (2009-06-10) (圖)
亦有可聞•中國傳統吉瑞圖案的寓意 (2009-06-10) (圖)
文訊•于丹來港讀者會 (2009-06-10)
歷史與空 間• 文學與流放 (2009-06-09) (圖)
豆棚閒話•也說「莫須有」 (2009-06-09)
來鴻•教堂建築話滄桑 (2009-06-09) (圖)
古典瞬間•康熙欽定科考案 (2009-06-09)
亦有可聞•董其昌與「民抄董宦案」 (2009-06-09) (圖)
歷史與空間:漢武帝身後的國策抉擇 (2009-06-06) (圖)
文化觀察:《蘭開夏道》之謎 (2009-06-06) (圖)
LV的創意情感 (2009-06-06) (圖)
文訊:演繹時代.時代演繹──經典作品賞析及評論寫作計劃 (2009-06-06) (圖)
新書推薦 (2009-06-06) (圖)
歷史與空間.廣州博物館80年,越王劍國父書亮相 (2009-06-03) (圖)
豆棚閒話.旗幟與麵條 (2009-06-03)
亦有可聞•「聽得下去」和「聽不下去」 (2009-06-03)
人文世相•包天笑不攀林紓高名 (2009-06-0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