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來鴻•教堂建築話滄桑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6-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描繪北京宣武門天主堂的梵蒂岡郵票。(作者提供)

司徒一凡

 雖然梵蒂岡的羅馬教廷與中國的關係至今尚未正常化,但梵蒂岡郵政一直以來卻發行過不少與中國有關的郵票,儘管它們多以宗教為主題,唯所選取的設計元素卻涉及到歷史、人物、文化、藝術、建築、繪畫、圖書、地圖等不同領域,令人從中能夠獲悉許多有趣且有用的資訊。例如1990年10月2日發行的一套四枚《北京、南京教區三百周年》紀念郵票,其中兩枚的圖案就是以兒童畫形式描繪位於北京的宣武門天主堂和西什庫天主堂,成為了解教堂建築的另類媒介。

 宣武門天主堂位於現今北京市西城區前門西大街一百四十一號,俗稱「南堂」,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一座教堂。它最初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興建,當時稱宣武門禮拜堂,是一座中國傳統建築,規模很小,僅在當眼處安放一具十字架,以表明其天主教堂的身份。清順治七年(1650年),在耶穌會德國傳教士湯若望主持下,於宣武門禮拜堂原址開始天主堂翻建工程,於兩年後建成一座中式建築風格的大教堂。據史料記載,新教堂「牖器飾,如其國制,內建亭池台榭,式仿西洋,極其工巧,堂前有大理石牌樓一座,署有上賜『欽宗天道』四金字。」順治皇帝對湯若望和宣武門天主堂非常關注,曾二十四次親臨教堂,並賜御製「通微佳境」匾。當時的教堂設施齊全,除了宗教建築外,還設有天文台、藏書樓、儀器室等,對西方現代科學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宣武門天主堂開始重修。十年後,一座歐洲風格的高大建築落成,這是北京城內繼蠶池口天主教堂之後第二座歐洲風格的建築。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教堂建築在地震中損毀,次年由葡萄牙國王斐迪南三世出資重建宣武門天主堂,採用當時歐洲流行的巴羅克式建築風格,建築平面取十字形,長八十尺,寬四十五尺,教堂屋頂呈穹窿狀。

 雍正八年(1730年),教堂再次毀於地震,雍正皇帝專門賜銀一千襾用於重修,並延續原先的巴羅克風格,門窗屋頂皆用穹窿設計,更顯高敞、明亮,氣派宏偉。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教堂又毀於火災,獲乾隆皇帝賜銀一萬襾恢復其原貌,並賜予手書「萬有真原」匾額。

 道光十八年(1838年),因宗教摩擦不斷,清政府為息事寧人,取締天主教在華的一切活動,宣武門天主堂被政府沒收,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才發還,於1860年重新開堂。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教堂遭義和團徹底焚毀。光緒三十年(1904年),用庚子賠款第四次重修天主堂及附屬建築,並保存至今,於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的宣武門天主堂是北京的主堂,共有三進院落,中西合璧是它最大的特色。其大門為中式三開間建築,佔據教堂的第一進院落,其後的東跨院為教堂的主體建築,西跨院為起居用房。教堂主體建築立面為典型的巴羅克風格,但與一般西式教堂以石材建造不同,宣武門天主堂外牆採用中國傳統的青磚結構及磨磚對縫工藝,在建築物上隨處可見精美的磚雕圖案,成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此套郵票其餘兩枚各自名為「湖畔風景」與「北京湖中的漁夫」,圖案可能取自同一幅或同一系列的畫作,從繪畫風格看,似乎像清代的山水風俗畫,其來源到底如何,筆者尚不能確定。同樣的情況亦出現在梵蒂岡郵政1994年9月27日發行的《中國福音傳道七百年》紀念郵票上,其背景顯示一幅中國古典山水畫的局部圖案和中國古地圖,筆者雖幾經努力,但仍未能找出展現這幅山水畫全貌的原作,故無法判定是屬於哪個朝代、哪個畫家的作品,看來需要請教研究中國山水畫的專家,才能最終確定它們的身份。

 無可否認,像這樣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進行探尋與考證的過程,也是一種有益身心的愉快經歷,箇中的樂趣令人難以忘懷。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 間• 文學與流放 (2009-06-09) (圖)
豆棚閒話•也說「莫須有」 (2009-06-09)
來鴻•教堂建築話滄桑 (2009-06-09) (圖)
古典瞬間•康熙欽定科考案 (2009-06-09)
亦有可聞•董其昌與「民抄董宦案」 (2009-06-09) (圖)
歷史與空間:漢武帝身後的國策抉擇 (2009-06-06) (圖)
文化觀察:《蘭開夏道》之謎 (2009-06-06) (圖)
LV的創意情感 (2009-06-06) (圖)
文訊:演繹時代.時代演繹──經典作品賞析及評論寫作計劃 (2009-06-06) (圖)
新書推薦 (2009-06-06) (圖)
歷史與空間.廣州博物館80年,越王劍國父書亮相 (2009-06-03) (圖)
豆棚閒話.旗幟與麵條 (2009-06-03)
亦有可聞•「聽得下去」和「聽不下去」 (2009-06-03)
人文世相•包天笑不攀林紓高名 (2009-06-03)
來鴻•范敬宜的書房功底 (2009-06-03)
香江史地•從一枚香港題材的意大利郵票談起 (2009-06-03) (圖)
歷史與空間•廣州博物館80年,越王劍中山手書亮相 (2009-06-02) (圖)
古典瞬間•朝珠猶帶乳花香 (2009-06-02)
人文世相•丁聰與香港《文匯報》 (2009-06-02) (圖)
亦有可聞•嘉興端午:賽龍舟 醉粽意 (2009-06-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