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島內無中學 子弟舟車苦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6-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本身是基督徒的藝人陳敏兒,昨日和2名好友到梅窩支持正生書院的師生,並擁抱安慰他們。 本報記者潘政祁 攝

家長心聲 梅窩居民反對正生遷校的最大理據,是認為有關選址應優先處理區內學生教育問題。事實上,由於區內沒有中學,不少居於梅窩以至貝澳的學生都花費大量時間上下課,昨出席居民大會的單親媽媽袁小姐稱,自己育有3名子女,分別於銅鑼灣、東涌、愉景灣的學校就讀,每人每日舟車勞頓達3個多小時,批評政府決定漠視居民需要。

居民批評政府漠視需要

 袁小姐昨提起子女升學的問題,不禁悲從中來。離異的她育有3名小二至中五子女,因區內中學已停辦,其中五的女兒一直要在東涌讀中學,中二的二女因為同樣的情況而要到銅鑼灣上學,而小二的兒子每天就坐「街渡」往愉景灣上學。她慨嘆指:「每天花很長時間坐車住船,學校8時上課,他們每早5時半就要起床趕坐較便宜的慢船,放學回來也是6時多,哪有時間溫習、做義工呢?」她又指,自己曾因家庭暴力問題向梅窩區內的社工求助,但對方卻回應指區內並無家庭綜合服務的社工,令她需要到東涌求助。她強調,政府應優先關注梅窩區內的社區支援問題,而非以處理正生遷校為先。

 另一位居住在梅窩的外籍英文老師Renee Beaton,亦批評政府未有在梅窩設適合外籍小朋友的學校,她沒有送年幼的子女上學,改為家庭教學,由她親自授課,雖然明知是違規,但她不希望子女長途拔涉去上學。她便曾為區內10多個家庭的孩子上門上課,有關家長都寧願留子女在家中,拒絕讓其往市區上學。  ■本報記者 彭美芳

相關新聞
肇禍綠巴線 司機車照飆 (圖)
女傷者王珮血止人未醒 (圖)
小巴超速雖減 嚴重意外仍多 (圖)
本報直擊超速小巴經過
「救命藥」自費 醫局認錯擬改善 (圖)
醫院知衰 退還2萬藥費
Novo Seven專治血友病
團體批前線醫護員做法僵化
當地居民激烈反對 正生書院遷梅窩料難產 (圖)
島內無中學 子弟舟車苦 (圖)
梅窩學校曾申辦一條龍 (圖)
擬接辦臻美10團體 家長會上爭支持
翳熱天氣難頂 6男女疑中暑 (圖)
醫生籲量力而為 做足預防措施
踩萬元單車撼前車 壯漢墮地命危 (圖)
2巴士相撞 女客困車廂 (圖)
2同鄉揮(金+界)刀 巴漢割傷手 (圖)
摸黑闖張保仔洞 中年漢跌穿頭
3漢涉爆竊豪宅被捕
政商專業精英籲「香港再出發」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