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靚模」憑著一副青春面孔、一身性感服飾、搔首弄姿的「甫士」俘虜時下一眾少男少女,男的被火辣身段吸引,女的更視她們為仿效對象,夢想有天「相中人」是自己。這股「口靚模熱」今年更殺入本地文化盛事—書展。這是文化的淪落?還是社會文化的「另類發展」?觀點與角度的分歧,令今年書展引發不小的文化爭論。誰對誰錯似乎很難一言蔽之,唯一不能否認的是,對「口靚模文化」不能視若無睹,最好的辦法不是扼殺而是善用。
冷靜一點看,今次公眾對「口靚模熱」的激烈討論,反映的是正統文化界與另類文化的一種衝突。
文化衝突 雅俗定性無作用
正統文化界認為,書展理應是讓文化界交流、方便「愛書之人」買書的平台,他們對書的概念是「有文化、有文學根底」的作品,而「口靚模」的書籍沒有文字、沒有內涵,難登大雅之堂,不屑與「口靚模」同場展出。但另類文化界卻認為,書展應該是各種文化的展場,「口靚模文化」也是時下文化的一種,它的參與能令書展百花齊放。
的而且確,在香港這個崇尚多元化的社會,無人能夠剝奪「口靚模」的出版自由,硬性為書籍定性「雅」與「俗」也沒有作用。與其爭拗「口靚模文化」應否進入書展,不如先好好問一問,是甚麼社會風氣助長「口靚模熱」,是太過重視外表的淺薄風氣?還是太過短視的社會文化?然後,我們更應該想一想,既然「口靚模文化」已經形成,有沒有可能為她注入更多的有意文化元素,從而令它帶給青少年更多的裨益? ■本報記者 文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