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蘆原市本莊公民館豎立的「藤野嚴九郎和魯迅」的師生銅像。 作者提供
趙 堅
給神話傳奇人物以及社會名流塑像,並立之於教堂、廣場、政府機構、展覽館等公共設施,大概肇自古埃及、古希臘,歷史悠久。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歐風昌熾,也開始為歷史上或者當代的名人立像,既誌紀念,也供人憑弔。如今在日本各地,到處都可以見到銅像,大概所有的歷史名人,只要值得紀念,至少在自己的鄉梓,或者所創建的機構裡,會樹着一尊塑像讓人瞻仰。
據民間組織「銅像偵探團」的統計,十七世紀有「俳聖」之稱的詩人松尾芭蕉,在日本各地共有紀念銅像27座。這位以《奧之細道》傳世的行吟詩人,足跡遍佈各地,銅像居冠並不意外。其次是維新志士阪本龍馬的25座,座座英姿颯爽,成為年輕人勵志的場所,發揮着巨大的社會效用,而不單純作為歷史人文景觀,吸引遊客。另外擁有十座以上的,分別是明治天皇(12座)、戰國霸主織田信長(10座)和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僧辨慶(10座)。其餘各擁九座的有源義貞、加藤清正、源義經、太田道灌、神話英雄日本武尊以及另一位戰國霸主豐臣秀吉。除了芭蕉一介文人之外,明治天皇好武為三軍統帥,其餘九名清一色武士,可見日本民間尚武的風習。
由此也可見,立於公共場所的銅像,大多是歷史上或者已故的名人,他們業績昭彰,後人仰慕其德,為其樹碑立像,不過很少有在生前立像的。日本有很多雕像製作所,為了經營也做廣告為健在的普通人塑像,置於寓所等私人空間,增添一類景觀,倒也無傷大雅。不過塑像常常讓人聯想供奉和憑弔,彷彿像主已經昇華彼岸,氣氛肅穆,似乎並不為一般細民所喜歡。不過近日冒出一樁新聞,各大媒體競相報道,轟動全國。
話說福井縣蘆原市有一位84歲的耆老,名叫中島彌昌,自1975年初當選縣議會議員起,連續擔任七屆議員,直至2002年再度競選時,此公生性豪放,給選民發放老酒加以犒勞,於是被對手告官,被檢舉變相買票,觸犯了「公選法」,受到檢察當局「略式起訴」(即對輕微觸法者的簡略程序起訴),不得已以辭職了事。照理八十耄耋,閱盡人間滄桑,可以含飴弄孫,歇肩安享天年了。不過老先生雖然去職,豪氣未衰,壯心不已,想起自己報效社會近三十年,造福鄉梓,功在民間,當有一物傳世,以彰顯功績。多年前他已在一家銅像澆鑄所為自己訂了兩座等身大的胸像,思忖自己在任時着力最多的是當地一座叫「夢之園」的公園,於是在去年向市政當局提出在公園內設置銅像的申請,市政當局以銅像「不為公物」的理由未予批准。不過老先生不為所沮,以自己七屆縣議的人脈,四處活動,果然過了不久,他回來告訴市政管理部門,聲稱自己已經得到縣府的許可。不可思議的是,此後他竟然召來工程隊,以吊鏟車在公園大門內側破土動工,開始壘築銅像五平米見寬的地基。直到有細心的職員覺得口頭許可有些不符程序,便向縣府核對,結果發現子虛烏有,一下子驚動了縣市兩個官場,慌忙聯合派員來到工地阻止工程的繼續開展,並要求場地復原,一場鬧劇,就此告終。
不過故事還有尾聲,面對採訪的記者,中島先生老神猶在,鏗鏘大言道:「我確信自己為了地方福祉,蓋了這座公園,所以想在此設置一座銅像。」他接着還發豪言壯語說:「我還會在公園附近購置土地,設置銅像!」老人鍥而不捨、百折不饒的氣概,讓筆者聯想起壯志移山的愚公,在莞爾之餘,不免「肅然起敬」起來。當年王羲之與友朋在蘭亭雅集,感歎「死生亦大矣!」於是作一序,勒碑刻石,寄托於「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易傳》裡也說「立象以盡意」,大概千古人同此心吧?中島先生垂垂老矣,或恐「來日不長」、「時不我予」吧?「立德」、「立功」,抽象無憑,終竟還需「立像」以顯「功德」,以垂不朽。老先生的「拳拳之意」,大概不難理解吧?
這條新聞吸引我的眼球,還因為蘆原市是文豪魯迅恩師藤野嚴九郎的故鄉。魯迅和藤野的師生之誼,在中國家喻戶曉。魯迅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後併入東北大學)留學時,在學業上和生活上,都曾受到藤野先生的照拂,感銘至深,回國成名後寫過散文《藤野先生》,感念恩師,也感動過成千上萬的中國人,使「藤野」成了在中國最出名的日本姓氏之一。2007年為魯迅惜別恩師藤野回國一百周年,北京的魯迅博物館、蘆原市的藤野紀念館和仙台的東北大學,聯合高調地舉行過各種紀念活動,三處先後進行了師生兩人的銅像揭幕儀式,給兩國關係升溫,成為佳話。
蘆原市是福井縣北端的小市,近年和鄰近町村合併後才勉強湊足三萬人口,不過其溫泉卻是遐邇聞名。因為是藤野先生的故鄉,蘆原市和魯迅故鄉紹興市結為姐妹市,每年都有熱鬧的互訪活動,成為中日民間友好交往的一道亮麗風景。據說市裡只有三座公式銅像,除了藤野和魯迅師生兩尊之外,室町時代淨土真宗高僧、有名寺本願寺「中興之祖」稱號的「蓮如上人」銅像,鼎足成三。這樣一看,中島先生霸王舉弓,硬要為自己立像,以成矩陣,確實在「德能」上相形見絀。如果一個區區縣議,勞動口舌,以納稅人的錢,替納稅人蓋了一座小公園,也能立尊銅像的話,那麼日本為數甚眾的所謂國會「族議員」們,很多都運用自己的影響力,為鄉梓或者出身行業爭得巨利,蓋過比「夢之園」不知道要大過多少倍的「大手筆」工程,恐怕他們更有理由為自己立像,甚至還有資格蓋建「生祠」了。(作者為大阪常磐會學園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