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觀察‧我去了書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7-2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蕭 坦

 今年去香港書展,很累。

 我是7月23日去的,已經是書展第二天。怕人流太多,有意避開了第一天,結果,早上十點多去到會展中心外面,從入口到鷹君中心過街天橋下已經排起了人龍,我找不到人龍的尾巴在哪。維持秩序的警察抬手指着鷹君中心,說:「在那邊。」

 我順着警察的手看過去,才發現過街天橋上是緩緩蠕動的人頭,再往遠處看,鷹君中心的方形走廊裡也一樣。排吧。大概因為放暑假的原因,人群裡大多數是學生樣子的人。

 從10點15分到45分,花了半個小時,我總算進入了會展中心。還好我提前買了門票,否則去排另外一列長長的購票人龍也許半個小時也進不去。

 排隊時,天氣炎熱,移動緩慢,警察為了控制人流,有時放一批人過去後,就攔下後面的。等在停滯的人群裡,我心裡越來越煩躁。如果平常這麼多人喜歡去書店,香港的二樓書店就不用搬到三樓六樓去了。究竟香港人是平常沒時間想到去買書呢?還是只喜歡在大型展覽上湊熱鬧?

 進入展覽現場後,發現人沒有想像中那麼多。在書店的攤位間移動不像往年那樣擠沙丁魚罐頭一樣。我只看了HALL1的香港展位。商務印書館出了一套網上學習軟件,為了促銷,有個公仔在現場走來走去,很喜慶。不過我就看到有套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的「漢譯名著叢書」的珍藏版也放在商務的攤位賣。那套書是所有對文化研究有興趣的人都會買的,但因為數量巨大,據說有三百多冊,所以一般人都是零星購買,但這次這個珍藏版竟然要全套購買,雖然印數是限量的,而且一買就全了,但原價1萬多人民幣,我等小民還是無緣問津。

 去書展之前,口靚模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本來擔心很多人會跑去湊熱鬧。但是我在現場看了,沒見網上預測的成群電車男。

 因為時間有限,而且因為平常去書店的原因,人多了我反而沒有心情久留,所以匆匆看過就離開了。回旺角的小巴上坐的都是學生,討論些我沒有聽過的書名,就算是通俗小說吧,我覺得如果有這樣的經歷,他們這幾天的暑假這麼度過還是值得的。

 只希望不只是書展,分一點點人氣給平常的那些二樓書店,就好了。

相關新聞
十香園 嶺南書畫的搖籃 (圖)
十香園百年喜變遷 (圖)
梁潔華兼任兩館館長 (圖)
文化古跡尋訪錄之 嶺南文化篇(一)
前言:
十香園現址門口 (圖)
黎明近期的速寫盡顯功架 (圖)
黎明畫作 (圖)
歷史與空間‧月光如水照盧溝 (圖)
中國文化中心展覽活動資訊:「陶瓷下西洋.早期中葡貿易中的外銷瓷」
亦有可聞‧淘書之樂
文化觀察‧我去了書展 (圖)
從書信中窺看張愛玲的遺韻
文訊‧香港書展三聯講座:范徐麗泰、梁劉柔芬、張妙清分享「職業女性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
百家廊‧季老與他的恩師 (圖)
翠袖乾坤‧十二真言無怨懼
海闊天空‧搞財技又盤滿砵滿
琴台客聚‧女記者筆下的鄭蘋如 (圖)
生活語絲‧一字一淚的訪談錄
隨想國‧溫 州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