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從書信中窺看張愛玲的遺韻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7-25]     我要評論

文:莊達成

 二○○九年,張愛玲的《小團圓》再一次掀起「張愛玲熱」。在《小團圓》這部小說裡,我們可以看到張愛玲的愛情影子。然而,在《張愛玲來信箋註》裡,卻可以看到張愛玲的友情和一些生活片段等。

 張愛玲的性格特別,一生的摯友,應該不多。然而,夏志清、宋淇、鄺文美、林式同,還有莊信正,卻可以成為她一生的摯友。從張愛玲和這些摯友的文字裡,看到他們之間的感情,令人感動。一九九五年,張愛玲逝世,夏志清以〈超人才華,絕世淒涼〉為題,撰文悼念她。時隔十二年,莊信正以另一種形式紀念她,先在台灣文藝雜誌《印刻文學生活誌》上連載這八十四封來信、箋註,後來結集成書,提供了頗為珍貴的第一手張愛玲史料。

 一九六六年,莊信正接到張愛玲的第一封信,一九九四年,他接到張愛玲的最後一封信。張愛玲隱居美國四十年,臨離世前的三十年間,與莊信正的交往甚為知交,諸凡工作求職、搬家等事情,都會委託莊信正代為處理。這八十四封信的內容,也圍繞着她的生活狀況、閱讀心得、寫作、工作轉變、作品出版和發表(白先勇和他弟弟白先敬創辦晨鐘出版社,想出一套作家選集,當中包括張愛玲的作品,後因版權事宜告吹。)等事宜,可謂是張愛玲隱居生活的對外新聞稿。為了便於讀者對張愛玲生活瑣事的解讀,莊信正為每一封信的相關內容,做了詳細的註釋,令人一覽無遺,一睹張愛玲歲月的吉光片羽。

 張愛玲為人比較特別,獨居美國,與外人隔絕,面對好友的幫助,也往往深感歉意、客氣:「你說不像他會寫信,千萬不要抽出時間來特為回信。」(頁9);「不知道你這兩天可放假,但是掛號寄到你家裡萬一你不在,要特為到郵局去拿,太麻煩。」(頁23);「想找個收入奇少,工作也不多的小事,但是我找事實在是無從着手,也不急在一時,請你慢慢的替我留神。」(頁30);「麻煩個不完,真對不起。」(頁37);在第17封信裡,她除了列出她需要的公寓「模式」,又再次道出她的歉意:「不過在你自己搬家的時候給你添麻煩,實在過意不去。」(頁41)。面對摯友的幫助,她唯有一謝再謝,同時也心存不安:「不另道謝了,也實在謝不勝謝。」(頁43);「如不在,就等以後再說,千萬不要在現在正忙的時候再寫信告訴我,使我不安。」(頁50);「不知道你的甲戊本是在哪裡買的,大約多少錢,請得便寫個小紙條裝入附上信封內寄來,比較省事,不然動身前忙亂中又要抽出時間寫信。」(頁52)。

 在信裡字詞行間,也可以看到「張愛玲式」的文字,就連信裡的「祝頌語」,也挺特別的。她祝人家:「百事如意」(頁21)、「儷安」(頁29)、「最好的運氣」(頁50)、「明年轉運」(頁60)、「倆人都好」(頁69)。信中,也盡顯她細心、學者的本色:「你賀年卡上與上次信上寫的完全一樣,怎麼會有什麼粗魯的話,我會介意起來?」(頁70);「夏天威斯康辛大學開紅樓夢研究會,旅費都是自費,願意替我代出,趙岡還特為到香港去找宋淇跟我說。我因為沒論文可讀,沒去。能用的材料太長,如果能縮短,我早譯成英文去投稿了。這次馮其庸也出席,看來他的學說非常靠不住,『論庚辰本』我看不進去也罷。」(頁102);「吳恩裕以前講曹雪芹的『佚著』的都不可靠,這本新著請不要寄來。」(頁113);「李鴻章這一部分史料對於我非常可貴。高陽考證戊戌政變是他策動,似也有幾分可信。」(頁199);「我看書向來跟觀點最接近的朋友也看法不一樣。評我的書要我說好,除非是我自己寫的。」(頁113)。

 信件,令人越讀下去,越覺得蒼涼。她是如此「封閉」自己的:外人知道她的電話號碼,也沒有多大的用處,因為「門雖設而常關」(頁76)。病了,也要自嘲自己一番:「連日奔走,就又感冒一個月才好,是我常有的笑話。」(頁202)。她的晚年景況,令人感到憂傷,見到她的慘況,實在不忍。從一九八三年的第60封信開始,張愛玲談及「蟲患」和「跳蚤患」而屢次搬家,直至一九八八年的第71封信,還言及這些事宜:「這些時一直惦記着沒給你們倆寫信,非常不安。但是抗fleas工作等於全天候帶加班的職業,上午忙搬家,下午出去買東西補給藥物與每天扔掉的衣履與『即棄行李』─大『購物袋』─市區住遍了住郊區,越搬越遠,上城費時更長。睡眠不足在公車上盹着了,三次共被扒竊一千多,三次都是接連三天只睡了一兩小時。」、「大概是我這天天搬家史無前例,最善適應的昆蟲接受挑戰,每次快消滅了就縮小一次,終於小得幾乎看不見,接近細菌。但絕對不是allergy或皮膚病。」(頁167)。也許,因為如此的情況,使她每天花在睡不着的時間太多,因此要借用睡藥、偵探小說和美國電視台播放的老電影來作為消遣對象。也許,如此可悲的景況,正好驗證了她的名言:「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嚙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天才夢〉),生命是如此不完美的。

 讀完這本書信集,可以令人更加了解張愛玲的寫作態度和作品創作的因源和性質。張愛玲的小說,有時喜歡用模糊的曲筆來處理一些人物角色,如〈色戒〉便是其中一例。她的作品,供摯友觀閱後,往往會作出改寫或增補。顯然看出,她對自己的作品是很重視的,這也可能形成了不同的「版本」,此例可見書中第49封信。另外,張愛玲在一九五二年七月,由上海到了香港,次年結識宋淇、鄺文美夫婦,不久成為她最信賴的朋友。關於《小團圓》一書是否有自傳的性質?莊信正在書中註釋處,也寫明:「她屢屢把此稿與《對照記》相提並論,其自傳性自不待言。司馬新一九九二年十一月給我電話時曾說,讀過原稿的宋淇告訴他這本小說寫到她同胡蘭成間聚散的經過,而當時胡在台灣成為爭議性人物,因此宋勸她不要出版。」(頁208)。

 畢竟,張愛玲一生都充滿傳奇。她看到,生命是不完美的、充滿蒼涼的故事。她的作品常用華麗的文字,去描寫蒼涼的故事:「我不喜歡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壯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色,是一種強烈的對照。但它的刺激性還是大於啟發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自己的文章〉)。讀完這些書信,等於讀完她那些年的生活,也有如此的感覺。

相關新聞
十香園 嶺南書畫的搖籃 (圖)
十香園百年喜變遷 (圖)
梁潔華兼任兩館館長 (圖)
文化古跡尋訪錄之 嶺南文化篇(一)
前言:
十香園現址門口 (圖)
黎明近期的速寫盡顯功架 (圖)
黎明畫作 (圖)
歷史與空間‧月光如水照盧溝 (圖)
中國文化中心展覽活動資訊:「陶瓷下西洋.早期中葡貿易中的外銷瓷」
亦有可聞‧淘書之樂
文化觀察‧我去了書展 (圖)
從書信中窺看張愛玲的遺韻
文訊‧香港書展三聯講座:范徐麗泰、梁劉柔芬、張妙清分享「職業女性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
百家廊‧季老與他的恩師 (圖)
翠袖乾坤‧十二真言無怨懼
海闊天空‧搞財技又盤滿砵滿
琴台客聚‧女記者筆下的鄭蘋如 (圖)
生活語絲‧一字一淚的訪談錄
隨想國‧溫 州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