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堅
心理防衛機制的意思是指人在潛意識中,使用消極方法去躲避問題,以免引起個人情緒上太大的困擾,保持心境平靜,是心理分析學派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壓抑」是把自己不能接受的衝動、需要和感受,在不知不覺間都壓抑在潛意識中,不容許它們出現,使內心感到舒服。例如一個人在童年時經常被父親虐打,他可能會把內心的恐懼、憤怒都壓抑下來,不讓自己再想起這些事。長久的壓抑令他好像忘記了不快的事,但事實上,這些壓力及陰影仍然存在,在某些相若的情景下,痛苦的感覺便又再浮現。
假如我們長期壓抑自己的感覺,否認問題的存在,假裝不在乎,漸漸便會變得麻木、冷漠,不再有任何感覺。沒有感覺使人感到十分痛苦,如同一個死了的人一樣。為了讓麻木的自己仍然感到存在,一些上癮的行為就成為改變情緒的工具,如酗酒、吸毒、暴食、過度工作、瘋狂購物、病態賭博等,這些行為或多或少為我們帶來明顯的快感、成功感,給我們帶來舒服的經驗,同時把負面情緒轉移。因此,沉溺的行為便成為無法面對真實痛苦的一種止痛劑。但長期逃避只會繼續強化內心的恐懼,恐懼愈深,愈想逃避問題;愈逃避,恐懼愈多,如此便造成一個惡性循環。同時,看見問題愈來愈大,自己的解決能力則愈來愈小,自信心會逐漸下降,不再相信自己可以應付困局,情緒因而變得低落。
一般來說,這種心理防衛機制是在潛意識中進行的。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在生活中不經意地使用了這種方法,這是無可厚非,也是人面對複雜的人生所需要的一種調整。不過,不少人由於習慣逃避困難,濫用了防衛機制,以致個人慢慢與現實脫節而發展成為精神病或病態行為,這方面在以後的篇幅將有更多的探討及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