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一份不容低估的民調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8-14]     我要評論

胡忠信 台灣政治評論員

 民調有時是指標,有時「僅供參考」,政治人物固然不用迷信數據,依照民調施政固然未必可靠,但是政治人物的民調聲望以及排名順序如果上下落差太大,面對這種不尋常狀態,難道不應正視數據後面的意義與動向?

 TVBS電視台於八月初進行一項台灣「主要十位政治人物聲望調查」,出乎一般民眾意料之外,政治人物的排名順序有了重大的變化。

 高雄市市長陳菊突然躥升至第一,尤其耐人尋味。在陳菊的主政下,高雄市並沒有特別亮麗的政績,高雄港的競爭力也落在上海、香港之後,TVBS民調分析陳菊聲望之所以直衝第一名,有可能與她訪問大陸,成功舉辦世運、提升台灣的地位等因素有關。八月三日TVBS民調也針對陳菊在世運期間的表現做了相關民調,有六成九的民眾表示滿意,只有2%不滿,即使在國民黨認同者這一塊,也有六成二民眾對陳菊滿意,不滿意則有5%。由上述民調顯示,陳菊主辦世運成功的確是人氣上升的主因。

主辦世運 催升陳菊人氣

 在民調與輿論的推波助瀾之下,陳菊被拱為「民進黨新天王」,甚至有人建議陳菊角逐二○一二年「總統」。台灣俗諺說:「捧人就是害人。」媒體越吹捧陳菊,她就應「居高思危」,不可露出驕態;畢竟世運只是一個「秀場」而已,風潮一過,人心即變。光靠世運不足為政績,世運固然拉抬人氣,但千萬勿陷入「民調迷障」,否則就引來「萬箭穿心」。

 對照於陳菊的高人氣,馬英九執掌大權,排名只有第八,僅比蔡英文、陳水扁表現好,甚至落後於過氣的民進黨「天王」以及李登輝之後,那才是跌破大家眼鏡,滿地找珠子。馬英九的民調滿意度只有35%,不滿意度竟有41%;而且馬英九的滿意度還不到陳菊的一半,這是TVBS民調最不容低估的一項數據。為何執政才十五個月的馬英九,會落到排名第八,而且只比蔡英文、陳水扁稍好而已?

 民意如潮水,對政治人物的優劣表現會做出立即的反應。二○○八年五月,馬英九挾高人氣掌握大權,十五個月下來,毫無任何積極作為。近日台北市發生的貓空纜車、內湖捷運與弊端,相關決策與馬英九擔任市長時有關,人民的怨懟自然也會投射到馬英九的施政滿意度上。一年多以來,當選還在競選,馬英九只熟悉於「作秀政治」,除了口號、標語以外,到底做出了什麼令人民感到滿意的政績?

 以馬英九最誇耀的兩岸關係為例,固然有來自馬英九團隊的努力,但何嘗不是來自北京的善意居多?更不用說來自華府的「下指導棋」。台灣能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世衛大會」(WHA)成為觀察員,馬英九能順利成為高雄世運嘉賓宣布大會開幕,不正是來自國際政治間微妙的善意互動與槓桿平衡?馬英九要包攬一切成績,人民也不作如是觀。

鐘擺原理 移情民進黨

 馬英九挖空心思的是如何爭取二○一二年的連任,因此急於黨政合一,誓言在三個月內交出成績的除弊。七月八日當天,「法務部、國防部」交出一份洋洋灑灑的報告「存查了事」,馬英九也依樣畫葫蘆說:「三個月後再提出報告」,如此的官樣文章、等因奉此,人民自然把帳算到馬英九頭上,有35%的低滿意度,是孰為之,孰令致之?

 民進黨「天王」本來已「走入了歷史的山洞」,如今卻成為「古墓奇兵」,再次民調滿意度步步高升,毋寧為政壇咄咄怪事?蘇貞昌下野一年多以來,什麼事也沒做,竟然滿意度回升到五成,甚至比馬英九高出16%,即使聲望已低且曝光度不高的呂秀蓮、謝長廷,滿意度都超過馬英九,如何解釋上述怪異現象?與其說是人民再度寄望於民進黨「天王」,不如說是鐘擺原理,對馬英九不滿,自然會產生移情作用,對民進黨「天王」就有些「安慰作用」,並不表示人民真正寄望於民進黨「天王」再復出。

 陳水扁只有8%滿意度,這是他的「基本盤」,顯示陳水扁在法庭上的不認罪與抗爭態度,引起人民的絕大反感;陳水扁在九月十一日極可能被判處重刑,再與法庭對抗到底,不但得不到主流民意支持,也將使自己失去交保釋的可能性。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本來與陳水扁若即若離、切而不割,最後是與陳水扁擁抱在一起,率先為陳水扁的「司法人權」連署,其後果是得來「擁抱貪腐」的負面形象。蔡英文由一年前的民調滿意度第一,自由落體到第九,只比陳水扁略好一些,數字說明了什麼?

相關新聞
對當前宏觀經濟數據的審慎解讀 (2009-08-14)
一份不容低估的民調 (2009-08-14)
審慎立法等如「節外生枝」? (2009-08-14)
美國不提「反恐戰爭」 (2009-08-14)
要為大嶼山大佛擦銅銹 (2009-08-14)
伯南克留任美聯儲無大懸念 (2009-08-14)
加快立法驗毒 助青少年尋找心靈出路 (2009-08-13)
校園驗毒只是禁毒的其中一環 (2009-08-13)
劉慧卿在民主黨的角色 (2009-08-13)
救救孩子 (2009-08-13)
市況好不等同經濟好 (2009-08-13)
強姦民意的鬧劇 (2009-08-13)
家庭教育具現實意義 (2009-08-13)
朝鮮何以對美國伸出橄欖枝 (2009-08-12)
「五區總辭」 自找麻煩 (2009-08-12)
新能源產業不宜一哄而上 (2009-08-12)
日美是亞洲G2嗎? (2009-08-12)
支聯會煽動青少年搞政治對抗 (2009-08-12)
台灣電視為風災幫倒忙 (2009-08-12)
恢復賣地 增私樓供應 (2009-08-1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