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明 立法會議員
將軍澳領都上月下旬甫開售,已於兩周內火速售出1,400個單位;紅磡海濱南岸第3座上周推售,亦很快售出八成單位,發展商還計劃把當中望鯉魚門海景單位全數封盤,不排除因市況上調售價。
金融海嘯下,樓價逆市而升,這與近幾年私樓供應有限不無關係。
根據地政總署的資料顯示,自2004年開始,私樓的落成量持續下跌。2004年有26,000個、2005年跌至17,300個(較2004年跌33%)、2008年跌至8,800個。至2008年,4年累計跌66%。今年上半年的臨時數字只有3,100個(若以全年有6,200個計,較2008年跌30%)。這幾年,私樓的施工量也是持續下跌,今年上半年的臨時數字只有3,200個(若以全年有6,400個計,較2008年跌20%)。
地產發展商不急於勾地建樓,因他們手上的土地儲備不少。發展商可透過申請改變土地用途,把農地改作商/住或住宅發展,又或參與「綜合發展區」、投標港鐵上蓋發展物業,以至修訂契約重建舊樓,不愁沒地建樓,還可控制施工、落成及推售時間,透過控制私樓供應量來抬高樓價。
透過土地拍賣過程出售土地則不同,設有發展限制,須於指定時限內完成發展項目,不可隨便拖延私樓供應。可惜,這1年半來幾乎沒土地拍賣:2008-09年沒有土地拍賣,今年上半年亦只得一幅位於上水的商/住細小地拍賣售出。
因此,筆者希望政府重新考慮,適量地恢復定期拍賣土地,又或是以其他方法,如在批核更改土地用途或商討私人協議方式批地或修訂契約時,附加發展時間規限,以讓市場上保持有一定水平的私樓施工和落成量。但畢竟只有透過公開拍賣土地,大家才可知道土地的市價及估計相應樓價,而不是由發展商藉控制供應量而托出來的「市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