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千字文》有云:「推位讓國,有虞陶唐。」帝堯陶唐氏將天下共主之位禪讓給帝舜有虞氏而不傳給兒子丹朱,帝舜又傳位給大禹而不傳給兒子商均。這種選賢讓位的制度,後世稱為「公天下」。禹有意延續此制而選了伯益繼位,但是他死後天下臣民擁戴禹的兒子啟繼位,此後天子之位父子兄弟相傳,建立夏朝,後世稱為「家天下」。
翻查司馬遷的《史記》看看中國上古帝君的「族譜」似乎很有趣。《史記》以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為五帝。帝嚳與帝堯之間,還有一位帝摰,他是帝嚳之子、帝堯之兄,因為沒有甚麼可足稱道的政績,便不在五帝之列。顓頊是黃帝的孫,帝嚳則是黃帝的曾孫。
先講帝堯的譜系,黃帝生玄囂(或云即是少昊,黃帝死後曾經繼位),玄囂生蟜極,蟜極生帝嚳,帝嚳生帝堯,因此帝堯是黃帝的五世孫。
再講帝舜,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窮蟬,窮蟬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橋牛,橋牛生瞽叟,瞽叟生帝舜,帝舜便是黃帝的九世孫。那麼帝堯就高了帝舜四輩!帝堯原來是舜的「高曾叔祖」。
帝堯將兩位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當時未繼位為帝),對照兩系族譜,得知這對姐妹花與舜的曾祖父句望同輩。她們未嫁舜之前,按廣府話的稱呼,舜應該喊一聲「太姑婆」。商均為女英所出,若按母系排輩,反而比父親帝舜還要高了兩輩。若要「惡搞」,則帝舜可以尊稱兒子為「表叔公」,商均則可以回說:「表姪孫,乖!」商均與瞽叟的關係則既是祖孫,也是「表叔」、「表姪」。商均與橋牛的關係則是曾祖、曾孫,也是「表兄弟」。胡塗混帳之至。
大禹亦是黃帝子孫,按《史記》記載,禹的父親鯀是顓頊之子,於是乎禹便與帝堯同輩,都是黃帝的五世孫!堯、禹同樣比帝舜高了四輩。禹的父親鯀治水失敗,被帝舜處死,即是舜這位天子因公事殺了輩份極高的尊長。班固《漢書.律曆志》的記載不同《史記》,寫道:「顓頊五代而生鯀。」那麼《史記》可能在後世抄傳過程中漏了「五代而」三字。果如是,則鯀與瞽叟同輩、舜跟禹同輩,那就合情合理得多了。
但是帝堯比帝舜高了四輩之多,如果司馬遷沒有錯記,仍得要找個合理的解釋。只能說玄囂到帝堯這一系代代高壽而且極晚得子,所以由黃帝以降,方才傳到第五代。至於昌意一系,則是代代都較年輕得子,於是繁衍到帝舜已經是第九代。
回到「公天下」之說,由黃帝到大禹,其實每一位天子都離不開黃帝子孫。顓頊是黃帝的孫兒,他的繼任人帝嚳則是顓頊的「族子」(今天廣府話叫堂姪),只不過由昌意的一房傳給玄囂的一房,這還勉強算是「公天下」。帝嚳、帝摰、帝堯則是父子兄弟相傳的「家天下」。帝堯讓位給帝舜,則傳得比較遠,回到昌意一系。
帝舜是帝堯甚麼人?既是女婿,也是「玄姪孫」。至於帝舜傳位給大禹,則按《漢書》記載的世系,算是傳給「族弟」。堯傳舜、舜傳禹,都是黃帝子孫,有「家天下」的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