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回歸十年:澳門郵票多「第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8-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澳門發行的《石灣陶瓷》郵票。

司徒一凡

 鄰埠澳門,即將迎來回歸祖國十周年的大日子。回顧近十年來澳門特別行政區發行的郵票,可以發現其秉承一貫的傳統,繼續以表現本地景物、建設成就及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同時增加展現祖國大好河山、與內地緊密關係等新題材,在方寸之間亦體現出「一國兩制」的具體落實。而郵票設計和印刷技術則不斷創新求變,創下了眾多「第一」的紀錄,是澳門郵票史上最多姿多彩的十年。

 在1999年12月20日發行的特區第一套郵票《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上,第一次出現特區區徽。該票還是第一套以中英文「中國澳門」為銘記、第一次由內地郵票設計師設計、第一次由內地郵票廠印刷的澳門郵票。

 全新設計的澳門郵政標誌第一次出現在2000年3月1日面世的《文物保護—新馬路》郵票小型張上。同年10月31日發行的《中葡陶瓷》小型張上有澳門第一枚圓形郵票。國旗、區旗第一次飄揚在2000年12月20日發行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一周年紀念》郵票上,同時面世的小型張是第一次採用22K金箔壓印的郵票,小型張邊紙上首次出現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和駐澳部隊的英姿,全套郵票和小型張的銘記第一次採用國家領導人書寫的「澳門」字跡。

 2001年7月4日推出的《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紀念》是澳門第一次與祖國內地及香港聯合發行郵票。同年12月10日發行澳門第一套六角形郵票《易經—八卦》。第一套以「中國澳門」為銘記的通用郵票《環境保護》於2002年6月5日誕生。

 2003年10月29日發行的《第50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小型張是澳門第一枚全息圖郵票。同年12月1日面世的《博物館和收藏品——澳門藝術博物館》郵票有國學大師饒宗頤題字,是澳門第一套採用名家字跡作銘記的郵票。

 2004年8月22日發行的《鄧小平誕生一百周年》是澳門第一套出現中國領導人的郵票。同年9月2日推出的《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郵票,第一次採用磷光油墨印製,使郵票在黑暗處仍能明亮地呈現煙花綻放的璀璨時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五周年紀念》郵票於當年10月1日面世,國徽和天安門第一次在澳門郵票上亮相。在同年12月1日發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郵票上,第一次出現了國家領導人題詞及軍旗、帽徽、臂章、領花等圖案。

 2005年5月8日推出的《愛與祝願》是澳門第一枚個性化郵票。同年8月30日發行的《第四屆東亞運動會—2005澳門》郵票,第一次採用光油印制,以凸顯運動員各種優美的姿態;同時面世的小型張則是澳門第一枚橢圓形郵票。

 2006年2月12日發行的《民間燈彩》郵票第一次採用螢光油墨印刷,在紫外線燈下觀看此票,可見花燈彩窗透出明亮的燭光。同年6月9日推出的《2006年德國世界盃—國際足球協會》郵票則第一次採用壓印技術,突出表現球員在賽場上的動感。2007年6月1日發行《成語故事(二)》郵票,同時推出一種自動黏貼小本票,是澳門第一套自動黏貼(不乾膠)郵票。

 2008年1月23日發行的新一輪生肖郵票《鼠年》,內容以金、木、水、火、土演繹,是世界第一套引入中國傳統「五行」意念的生肖郵票,使生肖文化的內涵得以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也是生肖郵票的一種創新和發展。此票還是澳門第一套同時採用壓印、燙金及全息箔片印刷的郵票。同年7月4日與新加坡聯合發行的《地道美食》,是澳門第一次與外國郵政機構聯合發行郵票。8月8日推出的《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幕》郵票小型張,是第一枚不規則多邊形郵票,以契合背景圖案中「鳥巢」鋼網架的造型。10月9日面世的《慶賀》郵票中有一枚以十七種不同國家的文字構成圖案,是外國文字最多的澳門郵票。

 2009年1月4日面世的《點字發明家路易士.布萊葉誕辰二百周年》是澳門第一枚印有盲文的郵票。今年5月1日發行的《國際勞動節一百二十周年》郵票是澳門第一套「五一勞動節」郵票。而將於今年12月20日推出的《澳門回歸祖國十周年》則是澳門與內地郵政部門第一次聯合發行同圖郵票,為隆重的慶典活動增光添彩,定當廣受歡迎。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後死者的享與供 (2009-08-26) (圖)
人文世相•杜甫的求職信 (2009-08-26)
豆棚閒話•名角們的出場費 (2009-08-26)
亦有可聞•回歸十年:澳門郵票多「第一」 (2009-08-26) (圖)
古典瞬間•改古人句 (2009-08-26)
詩詞歌賦•沁園春二首 (2009-08-26)
歷史與空間:文化權力應學會尊重文化習慣 (2009-08-25) (圖)
古典瞬間:漫說雞毛筆 (2009-08-25)
人文世相:潘柳黛的「毒舌」 (2009-08-25) (圖)
豆棚閒話:托克維爾的「桃花源」 (2009-08-25) (圖)
亦有可聞:謁梁啟超墓感懷 (2009-08-25)
歷史與空間•薩摩舊事—從篤姬談日本幕末政事 (2009-08-22) (圖)
豆棚閒話•秦始皇不曾統一的地方 (2009-08-22)
文化觀察•再讀舒巷城的香港故事 (2009-08-22) (圖)
讀老社論,感受並思考歷史 (2009-08-22) (圖)
文訊•斯蒂芬.金創作回憶錄 (2009-08-22)
渡邊淳一受到日本「80後」挑戰 (2009-08-22)
歷史與空間•義正辭嚴的背後 (2009-08-19) (圖)
古典瞬間•漫說包衣 (2009-08-19)
豆棚閒話•從易中天行為看中國知識分子的狂狷 (2009-08-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