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爆裂最大的影響是癱瘓交通,但一旦政府部門僵化,嚴重程度足以拖慢社會發展、影響香港國際形象。今次水管爆裂再次暴露政府部門的根結性弊病,反映即使現今科技能協助有關部門探勘水管老化程度,卻無法將這些冷冰冰的數據與公共服務效率掛鉤。事件亦反映另一個老生常談卻始終無法根治的問題——部門間欠缺協調,這問題比更換千里水管更加棘手。
各家自掃門前雪 「放慢手腳」處理
香港基建發展成熟,部分設施早已出現老化,水管問題只是經常暴露在公眾面前的問題,大眾已有心理準備陸續有更多設施老化,關鍵是如何及早更新。水務署早已掌握充足的數據,清楚知悉今次出事的水管「年事已高」,但搶修行動仍極其遲緩,背後顯示是危機意識嚴重不足。
該水管位處港島交通網的命脈,更換工程刻不容緩,但正是這個原因,令運輸署對封路猶疑不決,令人質疑部門基於各家自掃門前雪、「水管不是其管轄範圍」的心態,「放慢手腳」處理。
中上環和金鐘等商業重鎮成「老爺」水管集中地,處處滿布「計時炸彈」,如果接連爆發影響交通,更深遠的是影響香港形象——一個國際大都會與澤國劃上等號,泥濘滿地,何其堪也?
■本報記者 詹前
|